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10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2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666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孙琦 《西部蒙古论坛》2023,(3):29-40+125-126
由于乾隆六年(1741年)准噶尔未能成功入藏熬茶,噶尔丹策零特派使者吹纳木喀等于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进京,以朝觐为名,实则请求乾隆帝允准赴藏熬茶。虽然在吹纳木喀等人的恳求下,乾隆帝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恩准了准噶尔的请求,但鉴于准噶尔使者前次无故折返的教训,在制定准噶尔进藏熬茶的人数、时间及路线方面格外谨慎,做足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2.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3.
藏纸具有悠久的历史,汇集了西藏民众的地方性生态文化知识,是西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尼木藏纸、金东藏纸和拉萨藏纸依靠生产性保护实现了有序传承,融入了民众的现代生活,达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4.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5.
茶马古道上的纳西族"藏客"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客”这个纳西族参与茶马古道商贸交流的主要参与群体,其起源于赴藏区朝圣的僧侣。而由僧侣向商人的转变及至崛起,得益于纳、藏文化交流的加深及族际间心理认同的深化和升华,契入并借助于藏族“乃仓”这个族群内互助性交换关系而成长壮大起来的。“藏客”的起源与成长,揭示出茶马古道上族际之间的物资交换和商贸发展,有其特殊的地理边界和心理边界,交换行为的发生并不单纯取决于物资补给的需求程度,而是物资需求与文化联系之间多重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李英 《西藏研究》2009,114(2):114-120
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坚实的群众基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重要的历史、经济、文化、健身的学术研究价值,巨大的发展优势.如何将这些具有实际功效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科学的方法挖掘、整理、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孙宏年 《西藏研究》2009,113(1):9-22
西姆拉会议前后,面对英国的侵略和西藏局势的动荡,国内各界爱国人士通过呈文、论文、著作等多种形式,围绕西藏治理和藏事交涉,向中央政府提出许多建议.文章以中英藏事交涉为中心,以报刊杂志中的治藏建议为重点,兼及条陈、著作,结合有关档案,对这一时期国内各界的治藏建议作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当时的许多建议对北京民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间建议一社会舆论一政府决策"的良性互动也初步形成,后因袁世凯对英国妥协、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和西姆拉会议的失利而中止.  相似文献   
78.
自公元8世纪以来,吐蕃王统被不断地书写着。吐蕃时期的金石铭刻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王统史及史册等历史性文献,以及伏藏文献及教法史等宗教性文献,展现了三者各自在对待雅砻部落首领、吐蕃王朝赞普权力的来源以及对藏地自身的定位问题上所具有的不同的叙述和建构方式。王统书写方式其实是在不同话语权的角力下和藏地社会模式转变的作用下而不断变化的。吐蕃王统不仅是在对过去的书写中产生的,也是在对现实的反映中和形塑未来的愿望中被书写和阐释的。  相似文献   
79.
1904年7月英国人荣赫鹏进攻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离开出走,其留有的西藏政治真空给了英国人以可乘之机,他们开始笼络九世班禅喇嘛,最终1905年11月九世班禅离境赴印。造成九世班禅出关离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身为驻藏大臣的有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泰在班禅赴印、在印、返藏的整个事件上的处理应变迟钝、手段空幻、姿态懦弱,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80.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