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鬼子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巨大的悲悯情怀,创作了一系列带有荒诞色彩而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求真意识的小说作品,在他所构造的名为"瓦城"的文学世界里,表现了一批社会底层人物无奈选择、奋力挣扎、迷茫无助的生存图景。究其根源,主要是社会不公和两极分化导致个体心理失衡、求真意识薄弱和社会诚信度的降低。鬼子小说对社会现实、人性灵魂和知识分子弱点的剖析锐利而深刻,其唯美的艺术表现方式,又使他的作品切近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2.
33.
李彰珍  张兵 《北京纪事》2015,(10):36-39
鬼子来了,百姓逃难 七·七事变的枪声震惊了世界,也打破了周边乡村的平静.我家住在桥西十余里的大富庄村,炮声一响,村里便一片叫喊声: "快跑吧,日本鬼子打过来了!"一时间孩子哭、大人喊,鸡飞狗叫、乱成一团.过了一会儿,村里又一片平静,原来各家大人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难去.  相似文献   
34.
拯救无边的苦难——解读鬼子《上午打瞌睡的女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鬼子的作品中,苦难叙述后面却总是隐藏着灵魂的拯救这一亘古不变的文学母题。因而可以通过"苦难"和"拯救"这两个关键词来解读鬼子的小说《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对鬼子而言,苦难不仅是一种生存困境,更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生存和死亡这两种背反的抵抗方式反映出鬼子对人生的悖论式思考。小说结尾处的真情抚慰虽强化了情感宣泄效果,但由于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批判的力度却被削弱了。  相似文献   
35.
悖论性的叙事是鬼子小说创作的重要哲学叙事视角。在小说中,鬼子常用朴实、冷漠的笔调叙述20世纪末凝聚在家庭内部子女对父亲情感的眷恋与背叛。这种悖论是现代化文化处境和传统文化的碰撞,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哲学思考。鬼子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冷静的边缘性思考:20世纪末中华民族生存的艰难和人类心灵痛苦的挣扎。  相似文献   
36.
看到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方针的消息报道后,我不禁义愤填膺,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1934年2月,我出生在湖北省沙市。从我记事时起,就是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的时候。1940年6月沙市沦陷后,我们大批难民逃离家园,渡过长江,来到湘鄂西交界一带,受尽磨难。  相似文献   
37.
难缠鬼子兵     
胡平 《领导文萃》2009,(10):53-56
官兵素质的差距 国内的一些作者和军事评论家,往往喜欢从经济发展、政治运作、武器装备等方面,对比过去中日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多以清廷的颟顸腐败、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一块银元     
杨桂 《山西老年》2011,(12):10-10
我1928年生于山西省沁源县伏贵村,7岁母亲病故,日本鬼子入侵后父亲又遭杀害,我11岁就成了孤儿。百团大战后日本鬼子为了报复,连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了保障,我更是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39.
鬼子出生底层,他从平民化的底层立场出发,通过对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书写,展现出作家对社会的忧患.鬼子的底层关怀充满平民化和人文性,他的底层人物突破千人一面,具体可感,他的底层叙述饱含宿命的偶然与必然中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40.
广西作家鬼子,以底层的苦难叙事为其文学书写的内在核心,他的小说无论于故事设置层面还是在话语讲述层面,在底层叙事中,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从其叙述苦难的方式、追问苦难的根源以及人物承受苦难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鬼子小说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