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27篇 |
人口学 | 37篇 |
丛书文集 | 122篇 |
理论方法论 | 96篇 |
综合类 | 481篇 |
社会学 | 114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明清时期1368-1912年),汉语作为东亚通语,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被广泛应用.各国通事、使者、文人交流应用汉语的具体情况,被记录在《燕行录》(韩国)、《朝鲜王实录》(韩国)、《皇越诗选》(越南)等东亚汉语文献之中,主要应用形式是口语、笔语、唱和、书信和国书等.这些记载说明汉语作为东亚区域国际通语地位已经确立.这是汉语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是汉语可以作为国际通用语应用的重要历史证明,为将汉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通用语提供历史借鉴,对当前的汉语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及应用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翟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2):34-38
19世纪末,东亚同文会基于地缘政治和日本扩张在华权益的需要,为应对中国的瓜分危机祸及日本的局面提出“中国保全”的对华政策理念;至义和团事变,出于乘乱控制中国南方的需要,这个理念演变为“联邦保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该会为使日本的侵略正当化炮制了“亚洲保全”的新理念。日本对华政策理念的转变过程受国家利益的左右和驱动,这在近代日本民间团体的对华政策活动中颇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63.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4.
钮维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4):96-104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在亚洲的结束具有相对的非彻底性,即冷战结束的渐变性。这种特征反映在美国和日本调整对台湾的战略中;同时,日本染指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加强,两者殊途同归,也塑造和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渐变性特色。 相似文献
65.
宫炳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69-73
随着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的局势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美国相继对其全球战略和东北亚战略作出调整.针对东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特殊战略地位,美国以"利用与限制"和"遏制与接触"两大政策来框定其东北亚战略,以确保其在全球及东北亚地区的超强独霸地位. 相似文献
66.
相较欧美舆论,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度较高,态度更为中立、积极。其关注动机有两点,一是对中国外交路线、中韩关系、国际新秩序探索、国际合作等议题的高度关切;二是对文在寅政府依循该理念提出的"中韩命运共同体"的关注。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促进地区和平与一体化、加强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等方面抱有期待,亦在"中美争霸"、新"天下秩序"、民族主义等多维度存有疑虑。为扭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韩传播时呈现的抽象化、单向化倾向,中国应重视该理念与韩国重点关注议题与主流价值——如"东亚共同体"、多边主义、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环境卫生合作等的话语对接,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7.
李晓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76-79
2009年9月7日—10日,"近代东亚的接触空间:以中国东北地域为中心(1895—1945)"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华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促进东亚地区的学术交流,繁荣东亚地区的理论研究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68.
柳肃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35-38
祭祀文化是儒家礼制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祭祀是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的书院都有祭祀的建筑以及相应的仪式空间。东亚书院祭祀建筑的布局有着严格的规矩,遵照传统礼制思想中的方位观念。因礼仪交往行为中的宾主位置关系形成了古代建筑(包括书院建筑)中的东西阶制度。 相似文献
69.
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东盟中心地位不稳,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东盟RCEP区域经济主导权被削弱,SCO重视安全问题,忽视经济合作潜力。面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以获得先期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与TPP协议接轨;应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尽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在大力支持东盟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可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70.
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53-58
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民族政治、经济生活地位的起伏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一是民族意识增长;二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跨国民族向境外移民问题;三是民族分立主义倾向.它对我国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程度不同的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