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27篇 |
人口学 | 37篇 |
丛书文集 | 122篇 |
理论方法论 | 96篇 |
综合类 | 481篇 |
社会学 | 114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文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维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2):5-13
全球化是现代性的持续伸展与扩张,一如现代化具有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复杂的多元多样问题。东亚社会的文化遗产和特定环境,决定了它与西方模式的不同,通过全球化背景下的启蒙反思和多元性条件下的文明对话,既可以检讨启蒙以来在西方话语笼罩下的价值追寻之缺失,又可以发挥掘井及泉的工夫、重新安立中国文化的重要位置。在文明对话中,注意克服启蒙以来的盲点,尝试建构新的人文精神,便有望开拓出更为宽广的论域来。 相似文献
72.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73.
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国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63-71
二战以后 ,东南亚华人的国家认同 ,逐渐从认同中国转为认同于当地 ;其族群认同也从认同于中华民族转为认同于华人族群。各国华人的族群规模、经济实力、凝聚力 ,以及当地国政府的华人政策的不同 ,其华人族群认同的发展过程和走势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是融合于当地社会 ,或作为族群之一构成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或是同化于当地主体族群。他们作为东南亚人 ,在今后很长时间中仍将保持强弱不等的华人族群认同的意识。 相似文献
74.
艾合买提·马木提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105-107
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严重失衡。基于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需要,我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以抵御美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渗透形成对我国的遏制,构建地区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75.
王宏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1):139-145
基于成员国的数量,自由贸易区通常被分为单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一分类是静态的,其所能反映的自由贸易区的特征非常有限。从地理区域范围的角度,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次区域、区域和跨区域三种。跨区域自由贸易区具有较低的政治风险和建设成本,能提供锻炼谈判能力的机会和进入第三国市场的捷径。实践上,欧盟和美国是在完成其区域一体化进程后才开始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因为历史、政治和领土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都是跨区域的。我国不仅要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应该特别注重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6.
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新花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84-88
中亚国家利用其优越的地缘优势和油气资源优势,实施了一系列资源立国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时,也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在中亚地区能源(油气资源)战略中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7.
王晓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88-92
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15年间孙中山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辛亥前进出日本十余次,居住5年多。其次是南洋(包括今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进出多次,居住4年左右。日本和南洋成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海外基地,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世界眼光和亚洲视角,从历史事实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孙中山辛亥前在日本和南洋的革命活动,作一番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78.
“现代化”之后的东亚农业和农村社会——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案例及其历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农业和农村通常被看作中国大陆农业和农村的样板。但是,以粮食大量依赖进口,农村的空洞化、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以及与新娘短缺相伴的外籍新娘的涌入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和人口的再生产都处于难以持续的状态,现代化之后的农业和农村实际上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这种状况与其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工业和拥挤的城市形成鲜明对照,它是东亚模式或东亚资本主义的一种必然结局,也对中国大陆农业和农村的未来演变趋势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79.
陆芸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4):54-58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很早就发生了联系,除了两者之间的贸易外,东南亚各国还充当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渡斯人、阿拉伯人是早期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移民活动中,既有海外穆斯林移民中国,也有原先居住在中国的穆斯林移民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隐约存在着某种伊斯兰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明代郑和7下西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80.
庄钟庆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庄鼎水是菲华社会的知名活动家 ,是推动当代菲华新文学发展的重要人士 ,也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工作的有力支持者。他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特点、价值及作用发表了不少有益的见解 ,并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充分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