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对外经援是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手法,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及经济目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台湾的对外经援活动已逐渐建立机制完备、制度化程度高的运行体系,在政治上成为"务实外交"的工具,在经济上促进了台湾的海外贸易,为海外私人投资项目培植了社会基础。台湾对外经援经过数十年积累,形成以双边经援为主,以多边经援为辅,与对外投资相互补充,以化解政治压力为目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2.
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对外交往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文化外交是促进民族国家间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是一国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方式,文化外交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资源,它对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具有其独特价值。我国要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软权力,在世界经济、政治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以文化为媒介的国际文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文化外交在各国外交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文化外交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理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4.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新一届政府采用了更加务实、自信、灵活与成熟的外交政策,不仅在国际上积极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在国内积极树立“外交为民”的新形象。自本世纪初,我国外交理念的为民意识日渐增强,政府在不断推出新举措使外交工作走进人民大众、贴近平民百姓的同时,尤其建立起了有效机制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利益,从而使我国“外交为民”这一宗旨得到更为具体的体现和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5.
约瑟夫·奈的权力三纬度即文化和价值观、传媒、内政外交,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软实力国家的标志。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软实力,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谐作为中国主导文化和价值观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但还没有成为普遍性的全球规范;中国传媒已经成为国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和举足轻重的发言者,但对如何解释问题具有的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中国内政外交的信誉度逐渐增强,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6.
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务实外交”的俄罗斯开始大举在全球范围内布下能源大棋局,在国际上推行能源外交。俄罗斯在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情形下,以其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后盾,在全球大打能源牌。一方面利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行情,加强能源载体的出口创汇,用“石油美元”振兴俄罗斯经济;另一方面又以能源为武器来突显自己的大国形象,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他国进行制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7.
A militarized interstate dispute (MID) involves military conflict between states with diplomatic ties and exists because two or more states have failed to resolve their differences through diplomatic channels. Jones et al. (1996) characterize an MID as the threat, display or use of military force short of war. They analyze over 2000 disputes spanning two centuries across the globe and conclude that disputes tend to be persistent once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 find that the passage of time can be a favorable factor in dispute resolution, and thus historical mechanisms for dispute resolution favor ending, not extending, militarized disputes. I emphasize the use of non-parametric procedures first to estimate the hazard function and then to estimate the benefits of negotiated settlements.  相似文献   
128.
作为美国政治体系中继立法、行政、司法及媒体之后的第五种权力,美国的思想库一直在政府内政外交决策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历史视角分析了美国思想库在对华决策中的角色及其不同流派的对华政策立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开展对美国思想库的公共外交对于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Social media platforms provide world governm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distribute news content from their broadcast channels directly to foreign publics [Wallerstein, I. (1974).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World System Theory, which has successfully explained and predicte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news flow, is now being challenged. Specifically, these social platforms undermined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one-way flow of information toward audiences and the exclusive institutional nature of the play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unique case of government-sponsored news media and its international news flow. It finds that while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news flow on Twitter exhibits a hierarchical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non-institutional actors (e.g. bloggers) conformed less than institutional players (e.g. governments and news media) to that structure.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at non-institutional actors assumed the role of bridging news sources and audiences, a role traditionally reserved for a small minority of elite news media. The growing and diversified pool of information mediators resulted in a more fragmented network of news flow, siloed, rather than interconnect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synthesized and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and social media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回顾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在冷战的背景下,历经波折,终致建交。但建交后,中德关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刻的冷战烙印。随着冷战结束,两德统一,中德关系在曲折中迅速发展深化。科尔政府时期实现了中德关系正常化,施罗德将两国关系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默克尔时期中德关系日趋成熟。中国的发展需要德国,德国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德关系的互补性决定了双边关系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