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79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513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问题就开始成为国际关注的问题,贸易自由主义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就此从未停止过争论。文章主要对其争论的主要领域进行了总结,对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希望能对我国更好地开展自由贸易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2.
Environmental policymakers and regulators are often in the position of having to prioritize their actions across a divers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o sec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s.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inform this type of strategic analysis can be disparate; it may be too voluminous or even absent. Data on a range of issues are rarely presented in a common format that allows eas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Nevertheless, judgments are requir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nd on the inherent uncertainties to inform strategic assessments such as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eports. How can decisionmakers go about this type of strategic and comparative risk analys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practical tools for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at a strategic level, the Environment Agency of England and Wales has conducted a program of developmental research on strategic risk assessment since 1996. The tools developed under this program use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harm” as a common metric, viewed from techn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to analyze impacts from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Critical to an informed debate 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perspectives is an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harm (spatial and temporal extent, reversibility, latency, etc.) and of the social response to actual o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harm from a range of hazard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ur approach, described herein, allow a presentation of the analysis in a structured fashion so as to better inform risk‐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13.
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物流网络是适应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是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物流网络具有服务性、开放性、外部效应和信息主导性等基本特征.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网络运行的组织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是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的前提和条件;物流信息网络是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三个子网络各有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4.
和谐社会模式下的环境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新的环境危机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地制约。以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为契机,从环境问题与环境政策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我国环境政策的现状,提出,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人类所应该采取的3种正确态度。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7条有助于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5.
论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国际贸易新问题”,GATT规则及其争端解决实践对此问题基本上持回避、谨慎的态度。随着新世纪“千年回合”的启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再次成为瞩目的热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该如何面对这一“国际贸易的新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将对多边贸易体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则及争端解决机构对该问题的态度进行全面阐述,并对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6.
解决"三农"问题需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的改造三个方面探索制度困境与出路,制度变迁和政府扶植是关键所在,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17.
土壤最大持水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研究了土壤最大持水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土壤最大持水量的主导因子是坡向、地貌、土厚和部位。文中给出了土壤最大持水量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18.
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道路、通讯、电力和教育四类基础设施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统计上的显著贡献,在农业及非农生产增长中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继教育基础设施的显著贡献之后,道路对农业生产、电力对非农生产分别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为“十一五”时期西部农村地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合理选择资金投向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环境危机已是关系到整个地球与全人类生死存亡的、迫在眉睫的危机。这场危机可以说是全球性的、人为的、严峻的、系统性的、难以逆转的。全球环境危机急需治理,必须重新发掘东亚智慧,更新发展观念,以新的现代化范式取代传统的现代化范式,走生态现代化与生态文明之路。建构新的东亚智慧,就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超越无止境增长的渴望,超越工具理性与唯科学主义,超越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渴望,超越贪欲与利润的极端诉求。人类自觉归属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敬畏自然,以人文主义、道德修养、宗教信仰来为科学与市场划界立法,以家庭伦理、大地伦理超越把自然"资源"化的工具主义,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超越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遏制消费主义的扩张,提倡过一种简单的、有节制的、合乎自然节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0.
“民办公助”模式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小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一种主要方式。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通过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民办公助”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分析指出,农村基础设施“民办公助”模式的历史演变实际上体现出其客观内涵的逻辑回归,只有准确把握农村基础设施“民办公助”的含义,将“民办”真正落实为农民自主兴办、“公助”真正落实为政府适当资金与技术的扶助时,“民办公助”模式的实施绩效才能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