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6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5篇
丛书文集   265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702篇
社会学   322篇
统计学   6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社会动荡有着复杂的内外原因,动荡可能开启阿拉伯世界寻求新发展道路的历史时代,但由乱到治尚须时日.动荡对中东格局和美国主导中东事务能力产生广泛影响,但美国主导地位并未根本动摇.  相似文献   
92.
美国应对中东剧变的政策措施彰显"奥巴马主义",即军事上谨慎用兵,避免直接地面占领或卷入一场针对伊斯兰国家的新战争,而是通过武装反对派推行"阿拉伯人打阿拉伯人",减少人道主义干预的成本;政治上运用所谓美国的"巧实力",让欧洲大国和阿拉伯盟友提出议程设置,充当"急先锋",美国在背后"掌舵",以最廉价的方式延续美国在中东的领导地位;外交上通过议题设置,让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服务于美国政府;经济上运用援助和制裁两手政策来实现政治目标;文化上利用媒体、非政府组织和网络,开展民间外交和网络外交。奥巴马政府试图综合运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手段,推动中东反美国家的政权更迭,维护亲美国家的政局稳定。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张依靠硬实力的"布什主义",还是主张依靠巧实力的"奥巴马主义",其在中东维持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3.
埃及过渡政府成立以来,已在外交政策方面做出多方面调整:对中东和周边的以色列、伊朗、尼罗河流域国家等,过渡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以转向和改变为主,且调整幅度较大;对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大国,采取了延续基础上的调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传统友好国家,则继续维持与深化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过渡政府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群众的诉求、重塑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形象以及革命后埃及“本土化”意识的兴起.埃及在外交方面的调整涉及美国、伊朗、以色列、海湾国家、非洲各国等,无疑对地区安全与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North East India’ composed of different ethnicity is plagued with ethnic assertions and regionalism with that of centuries of alienation. Development is one big issue that need to be address in the region. The North East India after decades of independence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in term of socio, economic, education,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deeper study reveals that movement for separate homeland, regionalism, tribalism, ethnic clash, crime, mass poverty, etc in the region are caused by backwardness of the region. The distinct geo-ethnic and socio-historical characters of North-East India constitute the hotbed of ethnic strife and extreme radicalism. The solution lies partly in re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primordial ethnic loyalties or ‘ethno-nationalism’ and the ‘nationalism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partly a conscious and voluntary effort to resist corruption and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the militants and the politicians in the region. In any case, ethnic reconciliation would result in the reduction of ethnic violence of all kinds and would eventually restore law and order in the region. When the civil governance in the region will be spared from combating militancy or appeasing the militants, the whole energy of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s of local self-government, which act as potential agent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flict-ridden states of the North-East India.  相似文献   
95.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policy change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the organizational field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 looking at the role of an instrument transfer process. We adopt a political sociology approach to policy instruments to account for the impac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curitarian instrument, the mayoral order, had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 social policy. Through a genealogy of the instrument we identify a constitutive, normative and cognitive dimension. Our aim is to expla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field of the policy, and the dynamics of metropolitan politics. Following a synthesis of the policy proces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here the policy is implemented, we show how the instrument transfer triggered a divis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al field, and the rise of institutional tensions amongst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conclusion, we identify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instruments and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scale as elements that are to interact with public‐private relationship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that have an impact 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olicy outcome.  相似文献   
96.
随着世界小区化服务潮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各公共领域之以"小区化"为主轴的服务方案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福利小区化"与"小区营造"是其中最获重视的两项计划;经过十余年的推动,"台湾健康小区六星计划"的出现,不仅包含了前两项计划的内容,同时也使小区建设扩展至诸如产业、环境、治安、人文等六个方面;永续小区发展策略在反思以前小区建设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出现.检视过去十余年来台湾小区工作发展脉络,特别是从"福利小区化"、"小区营造"到"健康小区六星计划"发展路径,可发现台湾小区工作发展具有多方面借鉴意义;应该从理念、政策和实务多角度省思,以有助于迈向"永续小区".  相似文献   
97.
储德银  闫伟 《统计研究》2009,26(8):38-44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抑或挤入效应是理论界最近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理论诠释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以及模型建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本文最后针对地方政府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8.
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族群认同的讨论已成为社会学族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本项研究以新疆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民考汉"为例,探讨影响族群性的文化特征与主观认同,并试图对影响"民考汉"族群认同的民族结构和制度安排进行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
民族地区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对经济的制约越来越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矛盾凸显。本文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建立民族地区3E系统协调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并结合实证数据,分析研究民族地区3E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民族地区3E系统协调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从概念厘定到理论运用:西方民族冲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民族冲突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民族冲突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内容涉及界定概念、扩展范畴、探究原因、寻找规律和思考对策,尤其是在理论运用方面,致力于实现民族机制、冲突机制和国际关系机制的内在统一,为更好地理解民族冲突,探求解决民族冲突的理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