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3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57篇
民族学   182篇
人口学   110篇
丛书文集   1036篇
理论方法论   352篇
综合类   4149篇
社会学   607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72.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已经成为历史学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尤其在当代中国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研究中,显示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海峡两岸的口述史研究起步较早,互访交流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近年来有着更为密切的接触,两岸口述史刊物与口述史成果的交流也获得长足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口述史研究热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73.
说课,是检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手段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用什么理论来支持教学,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说案不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74.
What do we mean by progress and cumulation in the social and human sciences? Recent thinking in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 has led to an abandonment of some versions of logical positivism and of verificationism that had a strong deductive and theory testing orientation. What is to replace them is less clea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rogress and cumulation can be seen as a process of evaluation and retention within an epistemic community. Scholarly disciplines differ in their social structure and in their epistemic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s. Since sociology is a fragmented discipline, progress and cumulation differ within its multiple subdisciplines, which to varying extents represent epistemic communities. Brief sketches of progress (advance) and cumulation in several subdiscipline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75.
The death, in Sydney, of Oliver Lancaster marks the end of an era in the histories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 which (in its previous existence as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 he helped found in 1947, and of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of which he was founding editor (1959–1971). Oliver Lancaster was Foundatio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1959–1978), where he spent his life as student and academic. During his academic career, he achieved scholarly distinction in at least four field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tatistics,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of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With E.J.G. Pitman (1897–1993), M.H. Belz (1897–1975), E.A. Cornish (1909–1973) and P.A.P. Moran (1917–1988) he was part of a cohort of renowned 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tatisticians who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glory days of 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obituary and tribute focuses on some of these aspects, within a broader historical picture.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在教育向近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女子教育开始了缓慢的发展,但是,存在的现实是:女子文盲率居高不下,成为当时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其所带来的社会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严重阻碍了个人及其整个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文盲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7.
中国哲学史的未来建设要处理如下一些问题: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中国概念中包含的古今中西以及文化、地理和阶级性的关系;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当代史和本来的历史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陈其泰 《文史哲》2006,(2):126-132
清代乾嘉时期学术考证名家辈出,成果丰硕,治学方法迥异于前代。江藩《汉学师承记》的著成,客观上正符合对此进行适时总结之需要。本书第一次将乾嘉考证学作为学术史的重要的发展作了总结性的考察,梳理出其演进的脉络,评价其意义,此一总结性研究从整个清代而言未有出其右者。此书又一成功之处,是不停留在论述学者的生平行事和著述的主要内容等项,并且着力摹写他们的治学特色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生命》杂志作者群体围绕着中国社会结构进行过一场讨论,可以视之为其后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先导。这次讨论最大的特点,是关注中国社会及其社会史的特殊性,而不是共同性;所用的方法是社会学的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在探讨中国社会结构问题时,《新生命》杂志是一份既非反对唯物史观,也不是完全意义上坚持唯物史观的刊物。  相似文献   
80.
由“公羊学”所宣扬的天命史观,是将社会的变化视为天道运行“副本”的观念。它既宣扬“君权天授”,又承认“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认定社会在周期性的循环中发展。但在整个中世纪,“君权天授”的观念一直是维护家天下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在从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前清”学者在批评天命史观时,将主宰人类命运主体的“天”置换为“社会”;到了清代中期,“常州”学人则注意到“天命”史学中所包含的变易思想;晚清之时,恰遇“千年未遇之变局”,康有为等一方面援引前清学者的社会主体观念,另一方面则直接将公羊学的变易思想与西学相对接,于是,“通三统”、“张三世”、“《春秋》当新王”便被改造成社会进化论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