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锡蓉 《社会科学》2006,(11):139-146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下,女性伦理学在享用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承负着哲学困境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来看女性伦理学,一方面中国文化或许能为西方女性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一方面也为当今世界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方向的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白劲鹏 《求是学刊》2007,34(1):118-121
目前盛行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其实并不是“文学批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慎用这一所谓批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之所以不是“文学批评”是因为它缺少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批评实践方面,女权主义批评没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实际上是将文学重新变为哲学或政治的奴仆,本质上是文学理论的倒退。  相似文献   
13.
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当时妇女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这部以女性主义视角和立场写作的文学史著作,以其新颖的思考方式、深刻的洞见对现代女性写作和八十年代之后的女性研究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女性主义者透过实践诉求两性平权的社会,试图让女性从"父权制"中解脱出来。1970至198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者将女性主义观点应用到实务工作中,从而产生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通过对传统社会工作的批判,对其专业性进行了重塑,让实务者不仅使女性在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也使女性在宏观的社会关系变革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一国或地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还是作为其补充和发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都把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看作是外生的。而作为民间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的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内生的,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累动态组织能力、进行新业务扩张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快速的经济转型和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实施包括组织创新在内的创新性竞争战略,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16.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琐事》是耐人寻味的,明妮.赖特(Minnie Wright)因受到长期的心灵窒息而杀害其丈夫这一事实出发,揭示了隐藏在其背后却贯穿全剧的三个二元对立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对立关系,男女价值观的对立,自由与压迫的对立。进而指出该体系中的对立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甚至一方可以反抗另一方。剧中的两位女性(黑尔太太和彼得斯太太)正是通过关注男人们所不齿的“琐事”与女主角无声的言说颠覆了男性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不仅在定义上,而且在“写什么”、“怎么写”和“用什么语言”这些根本性问题上都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它们又在挣扎着突围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个“陷入”和“突破”过程还在反复进行,将来无疑还会继续下去。对之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对将来的女性小说创作与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an introduction to her webseries Tropes vs Women in Video Games, critic Anita Sarkeesian makes a disclaimer: “This series will include critical analysis of many beloved games and characters,” she says “but remember that it’s both possible, and even necessary, to simultaneously enjoy media while also being critical of its more problematic or pernicious aspects.” Sarkeesian’s statement pre-empts a common complaint made of feminist criticism: namely, that it inhibits the consumer’s pleasure in her or his favourite text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feminist criticism is in fact intrinsic to many viewers’ enjoyment in popular culture. Surveying texts such as Feminist Frequency, Jezebel, and the television recap series Rosie Recaps, I develop the concept of pleasurable criticism as a way of describing the increasingly visible modes of feminist enjoyment discernible in the broader culture. By identifying pleasurable criticism as a view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feminist criticism can be constitutive of rather than extrinsic to pleasure.  相似文献   
19.
‘Care’ is a source of critical tension in current social theory, and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of that tension are evidenced in its current prominence on the political agenda of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appraise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of care, drawing on interdisciplinary developments in political theory,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Developing feminist and disability‐rights theories, it explores a critical synthesis of conflicting normative and theoretical positions regarding the giving and receiving of care, and of the ethics and justice of care. It examines case studies of current comparative policy developments across a range of different welfare regimes, including the marketization/commodification and de/re‐familiaization of care, exploring ideological and normative trends in th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policies. It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ory and policy on the practice of care, looking particularly at the issue of long‐term care for disabled and older adults. Finally, the authors arg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izenship‐based approach to care that decouples it from individualistic and paternalistic paradigms that disempower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care.  相似文献   
20.
徐小斌的《羽蛇》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文中围绕一个家族写了一群女人的生活历史。由于时代因素和个体差异,导致了她们在男权社会的既定秩序下呈现不同的面貌,在对待灵与肉的关系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以此为视角,也展现出了女性主义概念的多元化,从而丰富了读者对女性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