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9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91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timing of entry into adult roles has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At present, little is known about determinants of the timing of adult role entry. Based on data from a 15-year follow-up stud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riginally surveyed in 1957–1958 and resurveyed in 1973–1974,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compare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 ages at entry into the labor force, entry into marriage, and entry into parenthood are determined. The timing of adult role entry is hypothesized to be a function of (1) the duration of time spent in transitional roles, (2)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opportunity to enter an adult role, and (3) an individual's orientation to an adult role. Evidence supporting this conceptualization is presented for both sexes.  相似文献   
62.
1920年井田制辩论: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3,(3):32-38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论根源于治史理念上的歧异 :史观派的胡汉民、廖仲恺视史实重建为中心任务 ,史料派的胡适以史料整理为首要工作。针对井田制问题 ,双方的立论角度和研究门径截然异趣 :前者侧重于井田制的经济史分析 ,努力借取西方社会科学的成果和方法 ;后者着眼于井田的史料沿革 ,谨守广搜精考、穷源毕流的清儒成法。作为方法之争的井田制辩论 ,史观派最终占了上风。其后史观、史料两派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63.
李峰 《殷都学刊》2002,(1):44-48
受《周易》变易观的影响,干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变化思想,这使他在剖析历史时能够深入事物发展的内部,获得一些迹近真理的认识。从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出发,干宝非常重视学术的教化作用,极力崇儒贬玄。同时干宝也很重视历史的鉴戒作用,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西晋的统治进行了极为精辟地剖析。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干宝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主张,从而为史学在六朝间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4.
杨然 《阴山学刊》2006,19(2):70-74
中国古代的历史主义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上面发育而成,转过来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国古代的历史主义主要包括感情总体历史的世界观、超越现实的人生观和保存与创造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它是中国人敬天法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悠游含蕴却又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丁来先 《文史哲》2004,(1):129-133
在面对自然美的问题上,传统的"实践美学"会遇到双重诘难:从理论上讲,这种美学观点并没有超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固有局限;从实践上讲,恰恰是那些没有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才具有着一种先天的美学价值。因此,要摆脱自然的从属地位,使其获得一种伦理性的尊严,就必须放弃"实践美学"的理论偏见,以审美人类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自然。  相似文献   
66.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67.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说法.伴随晚清之世变,产生了大量史词,委婉曲折地反映出世变的阴影,正是晚清史词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9.
在民族区域自冶制度已经走过60多个年头的今天,用一个新的视角再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的基本理论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进行了新的视角的剖析,认为我党在建国初期最终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种影响因素结构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考证是以推敲证据来获得历史事实的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经过考证才能读通、理解和得到史料。以“吉贝”作为考证方法训练的典型案例,既可以训练历史学本科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还能证实古代岭南地区的植棉和棉织技术为祖国棉织业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