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73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51.
徐勇 《科学发展》2013,(5):52-56
目前我国城市征地拆迁存在不少难题,包括安置房及配套建设滞后、补偿政策尚未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依法强制执行较难、工作机构不够健全等。要大力推广“先安置后拆迁”的和谐征迁工作法、制定合理补偿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新征迁工作方法、健全征迁工作机制、发挥社会中介作用,努力破解城市征地拆迁难题。  相似文献   
252.
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in many countries, but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 create unique circumstance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Because the state and collectivities hold property rights and grant right of use, those who live and farm on land cannot freely use, transfer, pledge for loan, or bequeath that land. However, several recent social innovations experiment with ways to broaden flexibility on land use.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sset build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land policy, re-examines the asset attributes of land and discusses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innovations in rural China. The analysis leads us to make further suggestions concerning asset-based land policy.  相似文献   
253.
The Azaan clock     
The centenary of the Natives Land Act of 1913 offers an avenue through which we can rethink and debate post-apartheid land reform.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is Act epitomised the culmination of ideas about state and society and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ocial geography of the country. The Act set the stage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untry through land as a tool for spatial planning.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highlight aspects of the Act that have cemented the social geography of the country, and to reflect on how and why those aspects continue to impede the redrawing of social and territorial borders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The paper calls for a deeper reflection on the philosophical and material meanings that the Natives Land Act embodied, and how these have been disrupted or reinforced in whole or parts by post-apartheid policies and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254.
因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位置不可移动,农地经过征收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可以产生巨大级差收益.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分配经过征地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本质上讲,城市建设用地级差收益来自经济发展,如何分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是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文章讨论了土地级差收益的性质和土地利益分配的原则.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大体合理.完善而非改变当前征地制度,应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5.
反讽不仅仅是一种修辞学概念,更是西方文论中诗学的关键词,它是现代诗歌重要的一种创作和结构原则。《荒原》的诗体特征和结构方法体现了现代反讽结构诗学中的矛盾性、张力性、对立统一性等重要特征。从《荒原》的主题、意象、人物、时空结构各个层面的意义生成阐释了T.S.艾略特诗歌的反讽结构诗学,探究了艾略特的创作特点和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25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冲突频频显现,若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化解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是合理化解农村土地冲突的前提。在确权颁证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流转、土地征收流程,设计科学、合理的土地补偿费标准,探索"土地换社保"和以非诉讼调解为主、诉讼为辅的调解方式,这些措施不仅从法律、制度、实际操作层面解决了农村土地冲突,而且也消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57.
《大乘起信论》对净土宗及其修行思想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乘起信论》作为中国佛教转型期的理论巨著,其"一心二门"思想对华严、禅、净土诸宗均产生深刻的影响。《起信论》的"真如缘起"和净土宗的"西方极乐世界"作为理、事二种本体论形态,使真心本觉思想进一步成熟,进而为众生皆能成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通过一心(真如门)念佛熏习妄念(生灭门)达无念,进而起大乘之信心,入菩萨之行门。《起信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思维模式可看作净土宗心性思想及往生思想理论构架的一个缩影。两种思想体系在理论架构、修行模式及处理本体与现象关系采用之径路这几方面所具有的的共性,反映了唐以降中国佛教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8.
文章阐述了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历史,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土地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众多的学科研究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理论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整理研究;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安全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土地资源管理研究;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研究;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研究等。最后探讨了土地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9.
京郊农村土地开发方式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京郊农村土地开发与农民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对当前北京郊区几种主要的土地开发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提出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0.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明确地界分了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含义 ,明确了国家动用征收权时的补偿义务 ,这对于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立法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