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5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566篇 |
理论方法论 | 92篇 |
综合类 | 2050篇 |
社会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由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信仰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信仰危机的出现要求我们关注信仰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也处于风险社会之中。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首先阐述了信仰以及信仰危机的含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对于解决我国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2.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43.
朱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2):11-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是指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出的科学性、价值性和时代性以及在指导实践中产生的效用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的一种能够使其认同并自觉地遵循和实践的力量。但在深刻社会变革的当下,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偏离,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转型中突出问题的挤压等状况的出现,弱化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增强理论吸引力、坚定理论自信、实现理论掌握群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董金良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1-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不同的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必须首先分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阶段。从发展阶段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可以分为信仰的大众化、理论的大众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三个阶段。我们只有认清了分析的角度与阶段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5.
纪咏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71-73
新时期,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把握双重维度:加强文本研究,立足实践阐发。前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点;后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长点。 相似文献
46.
崔艾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2):1-3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推动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犯过教条主义错误,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当社会主义改革出现问题时,有些人又把账记在马克思主义头上,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企图用资本主义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这些都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放在世界背景下,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7.
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Xingfu 《学术月刊》2007,(11)
汪行福通过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的观察表明,在当代一切重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从未缺场,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确立进步和解放坐标的思想基础。王金林认为,近期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方面,一些理论家坚持把阶级分析方法贯彻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当中,从而彰显出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对于把握当代社会现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些理论家则从新社会运动与激进理论语境出发解构阶级立场,从而试图在一种新的基础上重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王凤才认为,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批判.创新"为主题;二是跨学科、多层面、整体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三是以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为标尺强烈关注现实问题;四是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吴猛认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即在文本的重新解读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新自由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当代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8.
宋秦年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36-36,39
高等院校党员先进性教育,要围绕“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二是高校的党政领导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49.
近三十年我国文学理论的“转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NG Xue-wen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
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转型"进程,大体经历了"复苏"、"探索"、"建构"三个阶段。其整体特征是,在多元的背景下多样化地走向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之途。总结和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转型",不能离开这条根本主线。有些"转型"的论述过分现象化,与实际的转型情况不相符,其根本原因是如何看待文学理论变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如果以所谓的"现代性"为指导,那就会引领文学理论的反思和发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 相似文献
50.
张国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4):62-64,74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社会哲学思潮,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并生根发芽,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化事件和历史事件,它们彼此之间肯定有着契合之处。当前,在新的历史大环境下,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关联性,将对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理论保障。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