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邀舞》是欧洲音乐史上第一首采用标题性思维的钢琴曲。作曲家将音乐与"邀舞"的标题构思巧妙结合,把"邀"的情景和"舞"的姿态用抽象的音乐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标题音乐的特征成功展现在钢琴音乐中,开创了用圆舞曲体裁创作钢琴音乐的先河,对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2.
海德格尔哲学的主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存在密切的关系:海德格尔哲学的主旨是探寻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二者都是对人的终极关怀,都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73.
在费尔巴哈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抨击之后,施蒂纳又特别地针对费尔巴哈再度向哲学—形而上学宣战。但无论费尔巴哈还是施蒂纳,他们对一般形而上学作战的结果最终却不幸都复归于形而上学的本质之中。其间的差别在于:费尔巴哈的不幸乃是悲剧,而施蒂纳的不幸则到处表现为喜剧性。而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乃是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正是由于并且通过这一批判,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一事对于马克思来说才是现实的、可能的。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与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在性质上是十分类似的,就马克思所面临的思想任务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同一的。这一批判首先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重要性,因为正是这一批判才充分而完整地触动并瓦解了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正是在这一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及由之而来的“历史科学”的纲领,才可能内在巩固地建立起来,其完整的意义才可能在本质上重要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4.
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音乐本体分析三个方面对韦伯钢琴曲《邀舞》的一度创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通过对《邀舞》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充分发掘并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将韦伯"一度创作"的音乐思想充分展现给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75.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但是从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上看,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社会经济功能的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以弗朗西斯·福山关于信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为代表。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会资本理论也受到许多批评,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是社会资本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6.
论韦伯的“价值无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庆 《文史哲》2005,6(5):137-142
为了抵制对自然科学的盲目推崇,韦伯一方面强调文化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具有价值和意义,为了保持文化科学的严肃性,韦伯另一方面又提出“价值无涉”的主张,反对将学术研究与价值判断相混淆。韦伯的这种观点,也许并非无可争辩,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勋 《社会》2007,27(5):1-1
M.韦伯自20世纪80年代被推介到中国以来,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同中国现代化需要的契合,一直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发生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但是,M.韦伯的思想对中国而言并非无可挑剔。本文选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同M.韦伯的中西文化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明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理论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内在特点以及中西交流的历史经验出发,批判了M.韦伯思想中的西方中心论内核,并以之为比照,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78.
In his highly regarded and influential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Zygmunt Bauman launched one of the most passionate and sustained critiques of 'bureaucratic rationality' seen within social theory for some time. In so doing he drew heavily upon the work of Max Weber for support. In this brief paper I am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the extent to which Weber really is the anti-bureaucratic ally Bauman claims him to b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I outline the main elements of Bauman's critique of bureaucratic rationality, draw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its reliance upon a self-consciously Weberian theoretical lexicon.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I seek to indicate that, despite his claims to be following in Weber's tracks, Bauman's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moral vacuity of bureaucratic conduct are the very antithesis of Weber's own.  相似文献   
79.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企图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二元对立,创立一种更加灵活的解释体系,认为意识系统与社会存在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循着他对宗教的起源、发展的论述,对宗教教义进行分析,对宗教与社会阶层、与生活各方面关系进行探讨,从而去把握这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proposes a double sampling (DS) Max chart for monitoring shifts in the process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e design of the DS Max chart depends on five parameters, i.e. first and second sample sizes, warning limit at Stage 1, upper control limits at Stages 1 and 2.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DS Max chart is conducted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by minimizing the average run length.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DS Max char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charts in the literature.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S Max ch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