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50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discourse of what I argue are two moral panics that played out in the Australian media during the period 2004–2015: the sexualization of children debate, and the sexting panic, which appeared some years later. I argue that while the issue of the alleged sexualization of children is nothing new, the way that the issue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media has shift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with greater focus on children’s use of technology. By comparing these two panics, we can diagnose a shift in the nature of mass-media-based panics, from concerns about external sources of sexualization to concerns about children’s own practices of self-representation via contemporary technologies. Both panics mobilized a range of broader social anxieties about the commodification and sexualization of culture and the increasing agency of children, and panics in relation to contemporary mobile technologies are a collective response to shifts in the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ldren,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figures of authority.  相似文献   
32.
道德自由人意指道德精神在其实体中意识到自己被解放了。三网是道德自由人具有场域性、映像性、交互性、平等性特征的实体。道德自由人的出现是新世纪以来青年伦理意识的新动向。三网融合的趋势下,道德自由人的行动日益活跃,亟待冲出场域映像进入生活世界。道德自由人的出现给传统伦理带来了挑战,也为优化现有的伦理秩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道德自由人为轴心,以三网为基地,构建青年伦理生态正是当前的急务。  相似文献   
33.
当代青年的道德表现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胡斌飙车案”、“复旦学子虐猫”到“时尚女孩拒绝帮扶摔伤老人”,形形色色的表象后蕴含着同一实质: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对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剧变,部分青年表现出道德自我意识膨胀、道德功利性明显、道德价值混乱等多方面的道德偏失。重构当代青年道德体系.培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使每个个体走出道德困惑,不仅是青年成人成才的自我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4.
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规范人际关系上发挥着法律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对此进行研究为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手段.使道德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设计的“道德判断测验(MJT)”界定了道德认知和情感。对湖北省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总体相对偏低。在政治面貌这一特征上出现了显著差异,而性别职业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家住农村或城镇等方面的不同不会带来显著差异。具体到各特征内部,出现了年龄、政治面貌等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李振纲  陈鹏 《河北学刊》2012,32(1):30-33
君子“三达德”中的“知”、“仁”、“勇”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知”即理智,“仁”属于情感,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品格(“勇”)来实现.“勇”不同于“好勇”.君子之“勇”,以“义”为质,以“礼”为节,统摄于“仁”,行已有“耻”,是一种以道德理性为内涵的意志品格.  相似文献   
36.
现今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授课形式,很多都是有科学而无灵魂的德育教育。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的,必须让它成为有灵魂的教育形式。要使政治课教学变成有灵魂的教育形式,就要实施政治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教师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注意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37.
何芝莹 《现代交际》2010,(9):82-82,81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逐渐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并且也由此逐渐产生了侵权与虚假新闻等网络新闻道德失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针对网络新闻道德失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实效性的应对策略,以期推动网络新闻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8.
田耕 《晋阳学刊》2011,(6):99-103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清华大学以其创新精神开创了中国诸多的"第一",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清华童子军是民国初年中国北方建立的第一支童子军。同时,它也是清华学校前20年存在时间最长的学生组织之一。清华童子军与清末民初国民精神的检讨以及周诒春校长"全人格教育"思想均有紧密的关连。3者之间的互动构筑了清华传统精神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9.
Shaming can be either of two types, shaming that becomes stigmatization of the offender and favors his exclusion from the community, or shaming that is followed by forgiveness and reintegration of the deviant. Here we test experimentally these aspects of shaming theory with a repeated tax-payment game, in which the shaming “ritual” consisted of displaying the evader’s picture in addition to charging monetary sanctions.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heating is made public and the contravener is not successively reintegrated, the total amount of cheating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when cheating is made public but publicity is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reintegration. The former cond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intense negative emotions related to cheating.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mployment of a social shaming mechanism may be an effective, albeit very sensitive, tool in the hands of policy makers.  相似文献   
40.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但目前高校德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便是未能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未能对教师做德育工作给予“质”和“量”的要求 ,未能造成全体教师自觉做德育工作的环境。应该清楚 ,高校德育工作只靠少数学生工作专职干部来做 ,是很难达到德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