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50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文章详细阐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基本内容和逻辑思路,并深入分析了教材的特点,如综合性、整体性和应用性、理论上的系统性、逻辑上严谨性,同时深入分析了教材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论述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三个重要方面:发挥自身的人格力量,把握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3.
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弊端。要行之有效地开展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遵循先他律后自律的原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提倡生活道德,注重规范教育,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4.
后周武德司的几近瘫痪,是“陈桥兵变”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宋太祖开国后,遂有针对性地从人事调整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同时入手来强化武德司。在以王仁赡、刘知信和王继恩三位亲信执掌武德司的同时,又将相当数量的精兵隶属武德司,以专司皇宫警卫,并显著增强由宦官为主导的武德司的伺察、特务职能,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皇帝对禁军的绝对控制。  相似文献   
65.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6.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他们对此虽未作系统论述,但依据其主要言论及其知行观,可以看出他们将道德教育心理过程大致划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基本要素或环节。先秦儒家学派道德教育心理过程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给予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7.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它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其特色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本文针对高职德育教育的这一特点,认为可以将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借助课文内容、课内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让学生既学知识又学做人,成为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68.
《修行道地经》是晋代竺法护翻译的小乘教佛经,现存版本众多,校勘工作应当予以重视,本文从《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修行道地经》第一卷中选取七例对照校勘,力图呈现其原貌。  相似文献   
69.
师范生要取得实习成功,除了在知识储备、工作能力方面有足够的准备之外.还必须重视人际交往。要正确认识教育实习中人际交往的特点,认真研究教育实习中人际交往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并掌握人际交往的相应技巧。  相似文献   
7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other children's ability to make moral judgements. Preschool, kindergarten, first- and second-grade children rated the permissibility of moral transgressions for a same-age peer, a younger child and an older child. Children also were asked why the transgressions were wrong. Preschool and kindergarten children rated transgressions equally wrong for a same-age peer, a younger and an older child, whereas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rated transgressions for a same-age peer and an older child as more wrong than for a younger child. Preschoolers stated they did not know why the transgressions were wrong for a younger child, while kindergarten children reasoned that a younger child did not know the rules. First and second graders reasoned that a same-age peer and an older child should know ‘better’, but a younger child would not know ‘better’.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others' moral knowledge is related to children's ability to coordinate domains of social knowledge when making judgements of others' moral transgr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