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52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939篇 |
社会学 | 21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吴振尘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小红帽》是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动漫作品对《小红帽》的改编方式有忠实、添加、取意、非改编和后现代几种,其主题有原作基础和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以《小红帽》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体现着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对其恰当的改编,能推动当前动漫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62.
贾宝玉惧父心理的文化透视——贾宝玉论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60-64
《红楼梦》令人惊异叹惋的地方在于塑造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在他身上,作者寄寓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内蕴。在小说中,贾政贾宝玉这对父子发生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乃至贾政下狠手暴打贾宝玉,由此更加深了宝玉内心深处的惧父意识。分析这种意识,可以看出父权文化、文化父亲形象在小说的中反映。那么,这对父子之间的冲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贾政代表着现实生活,执着地实践着、追求着这样的生活,也希望家族的继承人宝玉能够完成这种实践和追求。然而宝玉向往着诗意的梦幻生活,拒斥着现实生活。父子的冲突也就以各种方式发生了。种种冲突也就积累成宝玉的心理障碍,使他拒斥、疏离自己的本无恶意的父亲,使得父子之间的伦理亲情日渐疏离淡化甚至绝迹,而贾政也只有固守着自己习得观念、价值,整天价端着个架子那样疲累地活着。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对父子二人而言,都不无悲剧的意味和殉道的悲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值得同情,需要理解。 相似文献
63.
为确保对华中占领区的统治,消灭该地区内的新四军,1941年7月至1944年底,日汪在江苏大部分地区掀起了罪恶的“清乡”活动。针对日汪掀起的“清乡”活动,活跃在江苏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在中共中央及华中局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与群众动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展开反“清乡”运动,最终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4.
梁仲靖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114-121
援西军的组建和出动是西安事变之后中共中央为挽救西路军免遭失败而实施的一次重大军事援救行动。本文通过对援西军行动的背景、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援西军出动面临的各类困难和不利因素,并就西路军救援时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周靖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0-83
1937年4月至11月,陈云依靠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支持,利用新疆的和平及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出色地完成了援接西路军进疆及安置任务。在疆期间,陈云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使历尽磨难的西路军余部重新振奋士气,还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生存与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66.
论曹雪芹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宋培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05-109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67.
赵青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34-36
在我国古代,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明清时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传奇、杂剧,便成为其时剧坛上的主要剧目.然而,戏曲改编小说并非易事,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戏曲演出时间与小说叙事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小说所容纳的故事长度是戏曲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剧作者在根据小说进行再创作时,对原有题材能够做到有目的取舍.清代"红楼戏"改编<红楼梦>小说,对原著的情节内容主要采取了"由人入手"和"由事入手"这两种取舍方式,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王晓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94-97
新世纪以来,山药蛋派的研究整体而言,不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但仍有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在流派研究方面,苏春生、席杨、傅书华、张恒等或对流派作全方位的评述,或提出卓有见地的观点。作家研究方面除赵树理外则更为贫乏,但段崇轩的马烽研究值得注意。着眼于将来,山药蛋派研究仍然有颇多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69.
周悟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4-98
在《红楼梦》的显性表达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素来代表两种迥异的处世哲学和人生价值观,而若从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入手,以分析人格面具为出发点,从性格、才能、命运的差异进行逆向探究,追溯人物性理的终极意义和心理积淀的艺术呈示,便能将其人格面具发展的原因和过程理出清晰脉络,最后论证出虽然钗黛看似二人,但是实为一体,也从侧面说明研究脂批对于探寻曹雪芹创作匠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杜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3):43-46
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从《红楼梦》灵肉母题的话语形式、女性意义及文化精神3个维度展开阐释性描述。在灵与肉互为主体的能指空间中,彰显蕴藏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意义。在灵对肉的弱势抵抗和超越中,见证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显示文学经典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