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43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1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491篇 |
丛书文集 | 801篇 |
理论方法论 | 1442篇 |
综合类 | 2155篇 |
社会学 | 2511篇 |
统计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209篇 |
2019年 | 181篇 |
2018年 | 253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1096篇 |
2012年 | 674篇 |
2011年 | 730篇 |
2010年 | 572篇 |
2009年 | 498篇 |
2008年 | 477篇 |
2007年 | 414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中国城市化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农民工问题、失地农民问题以及城中村问题。社会排斥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这些问题的视角,从社会排斥的角度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社会政策,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观念,以社会公民权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并为流动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72.
17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路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地区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国实践为线索,梳理了保护试点的推动进程与研究进展,并在全球农业文明的相互观照中,重申了传统农业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反思高科技农业的危机而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世界各民族传统农耕智慧的刻意存留,更是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哲学考量,其深层的价值则是对现代化知识系统的超越,是对"后现代农业"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174.
高海青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38-43
技术批判理论在现代西方特定的社会境况下应运而生,芬伯格通过对发生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争论的考察,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再次使马尔库塞的理论重新焕发生命,创造了符合当下高新技术社会的新的技术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75.
全球替代性食物体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振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127-135
在世界各地,农业食品领域的工业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 大量碳排放、食品安全危机、小农边缘化和小农生计的难以维系。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多个国家的不同 群体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替代性食物体系,如社区支持农业、农夫市集、共同购买、社区菜园等。 替代性食 物体系自 2009 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十年,获得了较大发展。 然而,国内研究较少关注国际替代性食物 体系产生的背景及理念。 文章从替代食物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特征、国内外差异以及学术界的批判 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全面介绍相关的关键问题和概念,为推动国内替代性食物体系研究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76.
采用问卷调查与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农村地区家庭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地区家庭结构现状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5人的中小家庭所占比重最大;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户均人口数和家庭类型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贯彻的力度不同是导致地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7.
疏仁华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39-42,56
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安庆市农村966例农民工的离婚情况进行调查,解析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离婚的深层原因.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女性独立人格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流动使农民的"眼界距离"不断加大以及农民工离婚环境较为宽松等是农民工离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8.
理工院校金融专业的起步比一些专业性和综合性院校晚,其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明显存在不足。为此,理工院校必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加强与领导以及外界企业的联系,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将"产、学、研"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9.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态与社会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研究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流动人口的居住特点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角度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的居住差异与居住隔离状况进行解读,指出这种差异和隔离是造成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困难的重要原因,需采取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现混合居住等措施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促进他们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防止的几种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雪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111-116
乡村振兴战略是要服务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要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稳定的农村基础。 在不同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不同的,尤其是 2035 年之前和2035—2050 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差异极大的。 2035—2050 年的目标是全面乡村振兴,2035 年之前则是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基础的阶段。 没有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就没有全面振兴乡村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分阶段实施。 当前学界、政策部门、地方实践部门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普遍误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阶段性特征,有急于求成的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