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19篇
丛书文集   395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590篇
社会学   320篇
统计学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矛盾不断突出,煤电企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建设和生产营运中需要占用和消费大量资源,包括土地、环境容量、煤炭等,同时需要向环境排放总量比较大的污染物。因此,煤电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转变现有管理模式,实行绿色管理。文章分析了煤电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知识管理在工业设计公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设计公司是知识创新型组织 ,其管理复杂而困难。本文运用知识管理方法 ,分析目前工业设计公司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从而提出应当将工业设计公司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极辉煌灿烂 ,但却不能产生出近代科学。从文化史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以及封建文化专制的束缚 ,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今水彩画发展状况的分析 ,以及对我国水彩画的民族性、世界性、风格、题材等的探讨 ,得出结论 :在色彩绘画五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 ,人类接触到的方法和未尝试过的表现 ,都正在被新一代的中国水彩画创作者的笔下进行着反复的实践 ;中国未来水彩画的发展 ,一定是立足于世界最现代的水彩画发展平台 ,并以形式多样、审美多元的风格 ,在发现美、创造美的道路上建立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股市一直存在着垄断供给。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股市供给的垄断性缺陷,并说明此缺陷会影响上市公司质量,从而得到股市同业扩容的合理性理论解释。本文认为股市同行业内扩容,将增加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96.
面对加入WTO ,西部民族地区应该认清本地区农业的现状 ,迎接入世的挑战 ,探讨西部农业发展的对策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民族经济学研究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经济研究中的新思路 ,主要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 ,要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关系和新任务 ,来探索新的思维路径、新的认知方法和新的实践对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民族问题是个突出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工业现代化与民族现代化、国家与民族、高科技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在现代化过程中融入民族化 ;西部民族地区如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要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 ,就需要有新的思路 ,并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8.
西部大开发:平衡协调论的一次伟大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同样存在着“路径选择”问题 ,但经济法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导法治保障。立足于现代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本质 ,对西部大开发中特殊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应改变过去国家全面强制的方式 ,坚持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的、适当的、间接的调控模式 ,并以此为基点加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99.
关于全程环境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这一话题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甚至是不幸的内容。因为人们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反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环境教育运动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并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环境教育的发展,并就新世纪构建全程环境与资源保护教育体系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00.
The technical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s of informational development, the mechanisms that translate information into new products and power, remain opaque. Without defining these micro-foundational patterns, simple questions - what is information, how is it produced, is this production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unique - remain unanswered, limiting analysis of informational development generally,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level "information' theories specifically.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software outlines these production practices in one of the central industries of the coming decades, helping explain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and locating its evolution within broader global economic patterns. Software is a unique informational practice that draws on socially structured domain-knowledge as its central resource. This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and design in an informatio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signalling the impact of digital architectures in structuring new patter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These informational patterns are embedded in software both technically 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ulting in a strong cohesion between production, product and industry structures. The expansion of software process and products throughout society raises the impact of these unique patterns in shaping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s in multiple industries, locations and institutions. Detailing the informational patterns in software opens a path to consider an ideal-typology of informational production. Such an ideal type helps define terms and hypotheses that capture both unique differences and general patterns in an informational environment, opening more rigorous analysis of the broader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iling to recognize these processes limits the space for social debate, policy and action arou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new digital architectures at the locus of thei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