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行政协助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协助是行政程序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目前还没有法律对此进行统一的规定。学术界对该制度的研究也刚刚起步,观点还不够成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作者从行政协助的条件、协助的程序、协助的费用、协助的责任及救济的实现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行政协助制度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高月兰 《齐鲁学刊》2008,2(1):75-79
"主体"是西方文化的中心范畴和重要发展线索。随着古希腊文明的不断发展,沉没于自然之中的主体意识开始萌芽和逐渐凸显。近代哲学通过对人的理性的弘扬,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取代与颠覆了中世纪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然而,随着人的主体性的不断强化和无限膨胀,主体不断暴露出的缺失与弊端造成了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为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埋下了危机的祸根。现代主体的困境成为后现代哲学的生长点,在后现代哲学的批判、匡正和消解中,主体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和地位,由凯旋走向黄昏。  相似文献   
33.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影响,进而涉及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密切联系角度出发,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人学”的文学也一直以艺术的方式探索和解答着这一问题,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魔化阶段—常人化阶段—扭曲化阶段。这一发展轨迹反映了人类主客体关系的状况:主客体之间的混沌统一及人类主体性迷茫和幻想提升—主客体之间的现实统一及人类主体性确立和发展—主客体之间的统一被破坏及人类主体性由扩张导致失落,形成新的迷茫。  相似文献   
35.
知识全息是知识系统本质的必然体现,学科全息机制是知识生产的内部运行机制。学科全息机制主要包括:学科研究对象、原理的全息、学科研究方法的全息、学科研究队伍的全息。但是,高校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恰当做法,背离了知识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发展规律,造成了学科的现实发展与知识系统全息发展的矛盾,需要我们通过改革高校不当的组织管理方式、打破以学科分界为基础的院系设置、改变教师落后封闭的思想观念和单一老化的知识结构及改变高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6.
恩格斯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众多学者曾经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和研究,他们的见解或多或少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三一”模式,即一个基本问题,三个方面内容,一种实践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7.
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微观探求中国法律史学科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8.
经济体制是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客体 ,它的创设内含着主体的价值意向、价值设定与价值目标 ,追求人发展的全面性是其最终的价值指向。本文旨在从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的生存样式和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三个维度 ,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价值性进行比较 ,其目的在于透视经济体制在作为人的价值客体时 ,能从何种程度上促进主体价值性的实现和主体性的发展 ,从而把经济体制纳入到的人的价值生存空间中来  相似文献   
39.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在养老福利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提出了在养老福利机构中社工岗位设置的原则以及岗位配置的设想。  相似文献   
40.
本主讨论了C-代数的特征矩阵的性质,并获得了求特征矩阵的逆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