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Qualitative tools are potentially powerful to gain understandings of the voluntary sector’s (VS) engagement with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This is because of the strengths associated with qualitative methods to gain specific information on an area as diverse as the VS and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analyses. Despite this, research on the VS is dominated by work that uses quantitative tools. Using a case study of research conducted on VS’ engagement with the government’s welfare‐to‐work programme, the New Deal for Young People, I discuss three advantage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qualitative tools. These are the flexibility of open‐endedness an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processes and staff’s perspectives. I conclude that if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keep the VS engaged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they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keeps the VS involved and that qualitative tools can mak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is.  相似文献   
282.
This paper retraces and analyzes the debate around a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n central Stockholm,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ird railroad track over the islet of Riddarholm. Us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New Rhetoric (Perelman and Olbrechts-Tyteca, 1958), it shows that the debate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diverging views about the necessity or the impact of the project but, as well, a matter of epistemology. Whereas both sides tend to refer to similar values and make use of matching rhetorical devices, they differ quite radically as to which knowledge they regard as valid and as to how they have organized their approach to the debate. Demonstration faces argumentation, the New Rhetoric suggests, as its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sis of urban projects.  相似文献   
283.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农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并逐步型构的历史体系,对它的研究必须关注整体,进而预设一种理论框架,如此,才能将微观制度的变迁置于整个农村秩序之下。村落第三域可以作为村民自治研究的一种框架解释。具体而言,中国村落具有共同体的属性,应被视为存在于人类共同体中独立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并基于二者关系而衍化出的第三域的组成,凝聚力、自足性和自主性是其核心属性,而自治则是其组织和生活规则。这一框架具有三点意义:可将村民自治权定位为村民自治制度的逻辑起点;可将村民自治进程中遭遇的问题概括为村落第三域核心属性淡化的表现;有助于指明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84.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8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重要历史关头、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世纪和全局高度,对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及国际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86.
作为蒙古国最重要的“第三邻国”,美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推进的重点,而基于亚太战略的考虑,美国也非常重视与蒙古国的关系。随着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推进,蒙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两国基于“共同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全面伙伴关系”正在不断发展。文章从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的蒙美关系实践,并解析其内部动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7.
吕厚轩 《齐鲁学刊》2005,3(2):57-61
民国时期产生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和实践,这与后发展效应的影响密切相关。知识分子作为中国 现代化的启动力量,"第三条道路"的鼓吹者和实践者,必然受到后发展效应的影响。探讨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地认识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88.
后殖民主义理论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都有人在使用这个概念。后殖民主义这一概念的政治内涵,是指代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现存国际关系中的生存状态及其尴尬处境。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讲,后殖民主义是一种现存国际政治关系的现实。其政治内涵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种种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289.
“第三代”诗歌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重要诗歌创作潮流人们评述“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追求时,认为“第三代”诗歌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这是不对的。“第三代”诗歌有“纯诗化”这一独特的诗学追求,一方面,内容上他们追求“纯诗化”。他们“反文化”、“反崇高”,就是要把“文化”、“崇高”这些“非诗”的杂质去掉,而在诗歌中写出真正的个人生存体验。另一方面,他们追求语言的“哲学化”。他们“反修辞”和“拒绝隐喻”,是为了让诗歌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290.
第三方物流的契约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三方物流亦称契约物流,基本具备了契约的所有属性与特征。同其他契约一样,物流契约同样具有不完全性,这就使得物流契约当事人之间在利益分配中就存在一定的“剩余”,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何处理这一“剩余”,是物流契约(物流外包)中的重要问题,并会导致相应交易费用的产生。为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半结合(联盟)就成为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此外,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自动实施物流契约,是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