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吕光明  李莹 《统计研究》2015,32(8):46-53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解析给出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相似文献   
42.
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内在特征。分析认为:吉登斯超越左与右、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用伦理社会主义规训资本主义来建构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是“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这种在超越中复兴则是“第三条道路”的鲜明“后社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43.
《何谓民族》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厄内斯特·勒南一次著名演讲的讲稿。这篇讲稿是在法德两国就"民族"定义展开论战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它强调界定民族的标准只能是民众的政治意愿而非种族血统或语言文化。因此,这篇讲稿被后来的民族主义研究者视为政治民族主义的理论典范。不过,《何谓民族》与勒南其他著作的论调并不一致,勒南在《何谓民族》中的言论可能是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44.
《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著作,是在共产国际不顾中国革命实际的“瞎指挥”和党内盲目执行国产国际指示从而严重“左”倾的形势下,在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无法得到执行甚至备受指责和非难的情况下产生的,已经具备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雏形,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它所强调的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及调查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蔡政忠 《社会工作》2012,(9):12-18,21
公益信托是以慈善、文化、艺术、宗教或其他公益性质为目的的信托模式,因公益信托具有设立手续弹性简便与营运成本低的优点,较容易引导大众支持参与。但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同构型的机构募款竞争以及企业界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包装竞争,导致发展空间处处受限。本文先以老牌信托王国的英国开始探讨公益信托事业的历史演变,再参酌重视资本运营效益的美国模式,最后以信托业融入东方社会价值观的日本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国际公益信托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手法。相对于中国公益信托事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除了不具英国有庞大民间财力可左右城市开发政策之外,加上人民过度依赖政府、信托法令不周全、中央地方政策冲突、领导过于重视经济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淡薄、非营利管理人才欠缺等等都让公益信托事业无法深入民心。因此本文以第三部门为视角,探索除政府、企业职能之外,对自然环境与文化资产保护该如何协助政府对公共利益观念的落实并因此创造可观的文化观光财。  相似文献   
46.
波兰当代著名作曲家亨里克·戈莱茨基(Henryk Gorecki)  相似文献   
47.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main causes of the third sector's strength. A Boolean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mainly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Rokkan and Esping-Andersen indicat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tate-supported urban interests and Protestantism are necessary conditions. This result is very close to Max Weber's explanation of civil society which presupposes the facilitating role of the autonomous state. Thus,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reinterpre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Weberian explanatory framework.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endeavor with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further explicated.  相似文献   
48.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9.
The World Union of Societies for Promotion of Artisanal and Agricultural Work among the Jews (ORT Union) was created in Berlin in 1921 by emigrants from Russia, veterans of the Russian ORT that had been founded in St Petersburg in 1880. By 1933, the ORT Union represented a trans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blic philanthropic organisations and maintained a large network of professional school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s scattered all over Eastern Europe. After the advent of the Nazis in 1933, the ORT Union managed to work out and fulfil several relief programmes directed towards the rescue of the German Jews and improving the refugee problem. The ORT leadership considered the remote Birobidzhan region in the USSR as a possible asylum for the German‐Jewish refugees and tried to organise their large‐scale resettlement there. Although, because of a considerable change in Stalin’s foreign policy in the late 1930s, this ambitious plan was not fulfilled in full measure, the efforts of the ORT Union to rescue German Jews and solve the refugee problem undoubtedly led to an expansion of its activity and created a transcontinental network of technical and agricultur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ORT’s connection to the migratory processes of this period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professional training, which allowed thousands of refugees to adapt in a very short time to the new socioeconomic reality in the countries of their destination. Using documentary sources preserved in archives in Russia, Britain, Germany and Israel,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all‐embracing programmes offered by the ORT Union for ameliorating the Jewish refugee problem in Europe from 1933 until the eve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相似文献   
50.
曹雪芹通过“红楼二尤”的短暂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冷酷与丑陋,强有力地控诉了荣宁贵族污浊男性的丑恶行径,鞭挞了王熙凤阴险狠毒的性格。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虽然大不同于书中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但却是穿插在曹雪芹所描绘的封建社会大悲剧中的小悲剧,深刻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恶势力对这三位来自民间的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残酷虐害,惨烈生动,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