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379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01篇
丛书文集   200篇
理论方法论   183篇
综合类   1458篇
社会学   439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government policy thinking about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developed between the Children Act 1989 and the Children Act 2004. These two Acts are milestone statements about how services to children in England and Wales should be delivered. It is an account informed by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s a government adviser on children's social care over much of this period and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 It traces the strands of government policy thinking about how to deliver services for children from children in need to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five Every Child Matters outcomes. It argues that attempt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service planning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of shared objectives and the articulation of child outcomes. However, it argues that looking at real outcomes exposes how children in the UK do relatively badly compared with other rich nations. It questions whether we can realistically expect our services to deliv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utcomes given the impact of enduring inequality in our society.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David Lambert CBE, former Assistant Chief Inspector of the Social Services Inspectorate in London, who died suddenly on 7 October 2010. He lent me articles to assist me in writing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62.
城乡统筹的实质是资源的统筹.在重庆市“千万农民变市民”的社会大试验中,教育与培训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重庆市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根源在于资源统筹乏力.应当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重庆市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资源统筹.文章对重庆市实施制度、机构、经费、师资、信息资源这“五大统筹”和统筹模式变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64.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对城市发挥的积极功能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作一概述,并从社会工作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就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5.
在“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前提下对重庆种苗科技城进行调研和论证,提炼出了种苗科技城的“三级形象”规划理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种苗科技城进行景观规划,旨在创造新型的基于产业融合的新农村景观,为今后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针对当前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分布式导航方案。以性价比较 高的RPLIDAR激光传感器为核心,采用分布式软件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传感器的软件接口;采用DWA方法进行局部路 径规划。设计实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导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67.
服饰图案切割路径规划是服饰图案自动切割技术的关键部分之一。文中用改进的离散人工蜂群算法实现了激 光切割系统对异形满版服饰图案的切割工艺路径规划优化。首先,把满版服饰图案激光切割路径规划转化为广义旅行 商问题求解,证明了路径规划转化成普通TSP问题比转化成第一类广义TSP问题更为有效,并给出了路径规划中“图案 始切割点”的优化选择方法。然后结合部分匹配交叉和启发式变异搜索方法的人工蜂群算法求解TSP问题,证明了与 A*算法及遗传算法相比,该方法更为优越。并且该方法已应用于激光切割机切割异形满版服饰图案路径规划的生产实 践,运行可靠,比未规划时的工艺路线平均提高效率33.7%。该方法提供了一种解决TSP问题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理 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8.
德国保护地体系是沿袭历史逐步形成的。首先论述了德国保护地体系的法律基础,并对11类德国保护地的定义、现状和管理事权进行了解释。继而对德国保护地体系进行归纳总结:各类保护地由《联邦自然保护法》统筹、分级管理,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目标;各类保护地地界交织现象广泛存在,从而实现更广泛的连接;关注文化与自然的融合,强调文化景观管理;各类保护地倾向不同功能,平衡保护与利用并合理发展可持续旅游;法治巩固本土特色的保护地。最后对我国的保护地体系进行相关思考:法定保护地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包容自然与文化景观的保护地可与"自然公园"相得益彰;对保护地的利用及管理需要通过统一规划实现。  相似文献   
69.
以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通过测算及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廓清人们对中国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认识.综合分析表明,尽管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施中仍存在缺陷和问题,但保障水平过高肯定不是当前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对低保"养懒汉"的抨击也是一种片面的夸大.  相似文献   
70.
以"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为模式的"风水",实际表示人的住处选址,应当北边靠大山(玄武),南边临水(朱雀),东西由小山岗(青龙,白虎)围合,含有科学道理.从史料和逻辑上看,它应是古代关中周族适应黄土高原地理特点而发展出的一种建筑-景观-规划哲学和美学,包含着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景观学、气候学、生态学、建筑学、规划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萌芽."风水"模式中后来渗入了迷信成分.现在,我们要继承发扬风水模式中的科学成分,扬弃其中的迷信成分,使之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