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342篇
社会学   46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31.
Our society is often called the post-modern or information society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earlier structures. This distinction is justified by completely new circumstances which are perceptible on a daily basis. For example, the forms of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have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ICT-aided solutions are playing an ever greater role, replac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what must never be forgotten is that - although the medium is different - there is always a person behind the digital tools and this is why the tasks of youth work extend into virtual space. The study deals with youth work that can be and is to be carried out in various digital spaces. The authors will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is new area, and focuses on the general rules that define it, as well as the various features of individual media (applications). 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practical examples, of which success should be followed as models. He will formulate general fundamental rules that are worth maintaining if we wish to pursue youth work in the virtual space.  相似文献   
93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mum wage increases and youth employment is investigated using county-level data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techniques. Results that account for spatial correlation indicate that a 10% increase in the effective minimum wage is associated with a 3.2% decrease in youth employment, a result that is 28%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estimate that does not control for spatial correlation. Thus, estimates that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spatial correlation may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minimum wage on teenage employment. Improperly controlling for factors that vary systematically over space can lead to incorrect inferences and misinform policy.
Charlene M. KalenkoskiEmail:
  相似文献   
933.
郭文深 《兰州学刊》2006,3(9):44-47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对宗教的认识与评述,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前期批判并力主废弃宗教,中期倡导基督教,后期批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本文以《新青年》为主要资料,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研究“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宗教观。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陈独秀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宗教的近现代变迁,及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3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研究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张力。总体上而言,大陆学术界对三青团的研究呈现出“有色审视”、“路线转移”、“多点解析”三个阶段,台湾学术界对其研究亦经历了从沉寂到活跃的过程。问题分野则体现在总论式研究、“背景-动机”研究、“党团-团地”研究、中共与三青团关系研究、地方三青团研究、三青团活动与影响研究、蒋经国与三青团研究等七个方面,同时存在若干研究困境,急需从史料来源、研究视角、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935.
青年的价值观支配着青年人的理想、态度、信念和行为,青年的价值观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陕西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当代陕西青年的价值观与社会认知的特征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引导和改善陕西青年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6.
关注青年民生,促进青年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青年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青年的发展、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更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937.
叶辛 《社会科学》2007,(7):142-150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党中央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进行科学认真的审视,几经周折,终于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的决策,随之开始了席卷全国的知青返城大潮,上山下乡整体化的运动终于落幕了。但上山下乡运动真正的结束,却是此后好多年的事。有关部门对上山下乡运动后遗症的处理和对知青们工龄的认定,标志了这场轰轰烈烈经历了27年的运动终于成了历史。  相似文献   
938.
《诗论》所评“童而偕”之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信芳 《齐鲁学刊》2003,(6):95-100
《诗论》将《关睢》等七首诗评为“盖曰童而偕,贤於其初者也”,提出了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睢》等七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这些诗都是反映青年男女生活的作品,青年男女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而知道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将自己的行为与礼相谐。七首诗始於《关睢》之礼,终於《燕燕》之独,出於一严密的构思。  相似文献   
939.
无法超越的自我——论知青文学的叙事策略及其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皓 《齐鲁学刊》2002,(1):139-141
知青文学的基本叙事策略被固定表述为“青春无悔”、“乡村情怀”等心灵化内容和“一代人”的群体性话语模式 ,建立在“知青视角”上的这种叙事策略 ,使知青文学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群体性情感特征 ,同时也带来了局限和不足 ,制约了知青文学的超越可能。  相似文献   
940.
张志忠 《文史哲》2003,(6):45-51
以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性危机的理论,对中国作家王蒙(1934—)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位作家都是在50年代初期,以独立思考的姿态,直面现实,叩问青春,写出风格独特的作品。其后,在青春困惑和认同性危机的缠绕下,两位作家分别对青春—革命—抒情诗—爱情等相互关联的一组人生重要命题加以大规模的书写和质询,却引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在艺术风格上,王蒙的诗情近似于"主观诗人",自我色彩较浓,昆德拉的诗情则是那种"客观诗人"式的,隐藏更深,底蕴也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