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303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270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973篇
统计学   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社区照顾: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未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是解决城市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这里在深刻分析传统的城市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和院舍式养老所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应借鉴国外福利国家的“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应对我国未来城市老龄化养老问题的对策,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的发展,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62.
在探讨人口老龄化、民生支出、经济增长三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6年各省年度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和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但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政府应适当调整民生支出规模,提高其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同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3.
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现有国内相关文献的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可以基本分为起步阶段、开拓阶段与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对老龄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文章还对现有老龄产业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做了客观的评估,并对未来老龄产业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5.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6.
基于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作用下民生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框架。运用2006—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民生财政支出的增加分别导致了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从需求层次提升和预期不确定性增加两个方面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只有当民生财政支出提高覆盖程度到足以降低消费者不确定性预期并且能够匹配消费层次提升时,才可以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三孩政策”标志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它为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生育政策转型和优化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人口问题的再认识、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改变的视角分析中国生育政策优化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研究认为,优化生育政策不仅提升了人口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减轻社会保障制度压力,而且将生育权回归家庭,是对家庭福利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 为此,在充分发挥“三孩”新人口政策作用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将构建共享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和劳动就业权、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一体考虑,有助于新的优化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8.
Integrating family and child data from 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Birth Cohort with contextual data from the census, this study examined associations among maternal employment, aspects of communities related to child‐care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arrangements of 4 year olds in Mexican‐origin, Black, and White families. Children with employed moth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in informal care arrangements tha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gardless of racial/ethnic background. For children in Mexican‐origin families, selection into informal care ove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as more likely in zip codes with greater demand for care as measured by higher female employment. Utilization of parent care versu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as also more likely for children in Mexican‐origin and Black families in zip codes with higher female employment. Constraint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employment thus hindered children from enroll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contexts posed challenges for some groups.  相似文献   
69.
70.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changes in at‐home parents' mental health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ir children's adjustment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a service members' military deployment. Participants included at‐home parents from 114 National Guard families who were interviewed at four different occasions across the deployment cycle. The results revealed changes across the deployment cycle among the following three indicators: parental warm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Changes in parental warmth we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hildren's adjustment. Overall,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uring parental separation, at‐home parents' responses to childre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hildren's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