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基于客户联盟的顾客价值创新流程重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客价值创新是实现企业脱离现有竞争区域的有力工具,但在实施上存在着如何结合消费流程和创新机会识别的瓶颈.客户联盟有利于把顾客纳入企业的管理流程内,从而有利于突破这一瓶颈.这需要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建立无缝组织模式,把顾客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62.
战略联盟的范围、治理与稳定性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联盟伙伴间的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战略联盟的合作范围和治理类型对伙伴间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稳定性是一个抽象且难以用显性指标直接测量的变量,本文把它构建为一个二阶因子结构,并用企业间信任、相互依赖和冲突解决这三个一阶因子来度量它.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27家德国联盟企业的数据,并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合资企业比非股权契约联盟更有可能享有稳定的伙伴间合作关系,而联盟的范围即联盟协议中所包含的合作活动的多少对联盟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以企业经理与联盟企业人员间个人关系在企业内传递共享为出发点,探讨个人层次关系转换为企业联盟层次关系的机制。基于国内企业联盟数据的实证统计研究显示,个人关系在企业内传递共享对企业联盟关系起正向促进作用,个人关系在企业内制度化是这一正向促进作用的中介因素,联盟双方资源与能力互补性削弱个人关系传递共享与制度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基于投资溢出的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低投机风险,提高联盟成员的资源投入量,是决定研发联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研究了存在投资溢出时,并行研发联盟和集中研发联盟中联盟成员在平均分配和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方式下的投资策略,并分析了投资溢出、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溢出能降低投机风险,提高联盟成员资源投入量;市场收益较小时,集中研发联盟优于并行研发联盟,按投入比例分配优于平分收益;市场收益较大时,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无影响,联盟应采取平分收益这种简单分配方式,以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65.
界面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研究大规模定制和界面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规模定制企业界面管理的定义,归纳出其特征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引入供应链、知识联盟等思想,对大规模定制企业的界面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探析。  相似文献   
66.
社会救援资源动员联盟伙伴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救援资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资源支撑,平时被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各类社会主体所掌控。动员联盟则是各类主体所组建的特殊虚拟企业。动员联盟的特殊性表现为无准备期、联盟盟主往往多线程、弱经济性以及时效性和高动态性,其组织形式应为星型联邦模式。伙伴选择则是组建动员联盟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救援成效。社会救援资源动员联盟伙伴选择包括正序选择与逆序选择两种方式,每种方式都适合不同的条件,并有不同的步骤且各有其合理算法。  相似文献   
67.
陈波 《太平洋学报》2010,18(10):50-55
近期,由美日核密约以及日本内阁更迭引出的冲绳问题再次成为两国媒体上的热点。"二战"以来,对冲绳的争夺反映出日美同盟关系由"不对等"向"对等"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历史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冲绳"民间—官方"模式既提供了一扇解读日本国内政治的窗口,也成为观测日美同盟关系走向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68.
       摘要: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也使整个东亚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的瓜分高潮,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支那保全论”、“支那瓜分论”两种对华政策。虽然两种政策在主张攫取最大在华利益上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但是两种对华政策的形成是基于日本统治阶层内部对甲午战后国际形势及中国形势的不同认识。“保全论”和“瓜分论”之外,所谓第三种对华政策“日清同盟论”也曾昙花一现,成为当时日本朝野议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对于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中国,日本言论界和政界从“社会凝聚力”的角度,指出了中国衰弱的原因所在。特别是政界重镇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日本国内政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6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英国局部调整了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英日同盟问题上,决定扩大同盟范围;在远东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上,采取“一强标准”但遏制日本;在中国势力范围问题上,同意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行各国共管中国。英国政策的局部调整表面看侧重于遏制日本,但没有改变英、日在华的相对强权地位,英国寻求的仅仅是保持中日之间的均势,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目的是从绝对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70.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一种依托产业集群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特征入手,探讨了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三种形式及其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并从充分发挥战略联盟本身的优越性,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包括分工机制、协调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文化整合机制、人才交流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