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利用变参数方法和不等式技巧,研究了一类BAM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特性,得到了能保证其平衡解唯一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的条件,并且此条件与时滞无关.  相似文献   
72.
陈琼 《创新》2009,3(5):95-96
性别角色的双性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女性性别角色的双性化被认为是社会的理想性别角色。女性的双性化有着生物学和社会学的根源,并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会对家庭关系产生影响,如对夫妻关系、家庭教育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及婆媳关系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
作为哲学思想发源地的古希腊哲学,其人学思想同样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呈现出“自然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对后来西方人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古希腊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对于厘清整个西方人学思想发展脉络,把握人学思想发展规律,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失去"国都"光环的北平在呈现百业凋零态势的同时,城市发展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自我意识和地方特色得以彰显。这一阶段是北京这一传统的政治中心古城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重要环节,对理解近代北京发展历程及今天的首都建设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5.
文章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正负面影响,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和教育并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6.
中国古代山水画对传统造园艺术有很大影响.追根溯源,从传统哲学对中国丈人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对于山水画和传统造园艺术的影响,进而探讨山水画对造园艺术在立意、构图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在人与组织匹配的研究中,可以使用人与组织集成内力学的数学表达式,在这个表达式中,“心理距离”对“集成内力”的影响非常重要,但以往对“心理距离”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涉及“人与组织的匹配度”。事实上,“人与组织的双向匹配”这个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心理距离”,从而影响组织的“集成内力”。也就是说,“人与组织的双向匹配”作为自变量,因变量是组织的“集成内力”,但“人与组织的双向匹配”不直接对组织的“集成内力”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心理距离”这个中介变量来实现的。因此,如果提高“人与组织的双向匹配”,则可以缩短人与组织的“心理距离”,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组织忠诚度,进而提高组织的“集成内力”,从而实现人与组织的绩优集成,也就是要发挥人与组织(P-O)的双向匹配、心理距离、组织环境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78.
初唐最著名的两首七言长诗《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都对《红楼梦》有着非常明显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其中的具体诗词,尤其是对林黛玉的《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的形式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逐渐偏狭和空疏 ,二是考试方式日益教条和呆板 ,三是考试目的越来越单一。这些对古代知识阶层产生两方面重要影响 ,一是思想素质低下 ,难以承担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重任 ;二是价值观念落后 ,制约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0.
文章的研究是基于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双向研究,研究了发话人的初始语用预设(PIP),并且着力于探讨了PPP在传到受话者时的两种变体:可识别的语用预设(IPP)和不可识别的语用预设(UPP)。同时文章还分别讨论了这两种预设的语用效果,PPP产生的原因及UPP向IPP转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