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869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91.
高校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传统德育模式以政治观照为价值取向,以致在面对生态伦理危机、经济伦理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为此,要建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引,从课程体系、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建构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生命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2.
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物流费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困难重重。共同物流作为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成本的有力手段,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文章设计了四种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供应链集成运作模式、同产业联盟集成运作模式、异产业联盟集聚运作模式、区域产业集群运作模式。考虑不同共同物流运作模式的作业成本、风险成本、协调成本,需要从成本视角研究共同物流运作模式选择问题。要发展中小企业共同物流,首先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的运作标准和相关制度。其次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成中小企业共同物流体系的形成。最后要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3.
人们在网络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采用仿拟辞格,仿拟辞格的使用使网络语言显得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从社会心理角度对网络语言中的仿拟现象进行解读,认为完形心理、求新求异心理、趋同心理和娱乐心理是网络语言中仿拟现象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4.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情况的重要显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而作为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承载方式,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讲,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习惯的影响下,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习惯以及语言句法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5.
《拉帕西尼的女儿》的社会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其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通过将自然(花园)作为小说的一个主角,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诠释,揭示了生态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他超时代的生态意识正契合了20世纪美国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奠基人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基本观点。对于当今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霍桑超时代的生态观仍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96.
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崭新视角对严复的翻译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与评价,得出一个综观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认识,即严译是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指出了严译对当今社会尤其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7.
传统的修辞学、哲学和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均未对隐喻的内涵范围、表现形式、以及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展开科学系统的界定和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认识语言学将语言的隐喻表达看作人类共有的概念隐喻体系的外在表征。认知视域的概念隐喻理论引导人们将隐喻理解为人类将身体经验所获取的认知向未知抽象领域的映射。人类通过隐喻映射来认知未知的、为身体经验所不能感触的抽象世界。  相似文献   
198.
新近推出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以"文化世族"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区域比较和跨学科沟通,从国家与地方之间多维互动的角度出发,系统剖析了苏州文化世族的内涵特色、家族运行和社会功能等,发掘了维持家族长期发展的家庭精神,同时在长时段的视野下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体现了江南家族史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9.
笔者基于当今哲学研究由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的后现代主义背景,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译界主体间性研究的大致脉络,认为国内翻译研究仍处于主体性研究状态,主体间性研究不系统、不连贯、不深入,从哲学角度分析翻译主体间性的文章更是寥若晨星;重新界定了翻译主体,提出原文作者是创作主体,译者是翻译主体,译文读者是接受主体,翻译发起人是翻译活动发起主体,他们都积极参与翻译活动;指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翻译主体间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对翻译学的构建和翻译实践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观照下,所有的翻译都是翻译所涉及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否定、相互协调与相互交流的结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模式,构建起一种对话式互动的共在关系,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0.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与西方传统世界史研究相比,上述学者对人类历史整体及阶段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科学,对世界史编纂中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传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其束缚。目前,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研究对各文明社会内部发展的考察特别是发展动力的研究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已经成为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