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代西方,在反对宗教神性的道路上,走着两派相反相成的人性"自由"的伴旅:理性自律的自由和感性自然的自由。与此相应,在生命美的构建上,形成了追求理性自律的美育思想和追求感性自然的美育思想。二者以其各自的理由和偏颇完成了对构建生命美的历史思考。嗣后,弥合人性分裂的美育思想应运而生,并在席勒那里以"审美的王国"的乌托邦描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理论峰巅。  相似文献   
22.
基本法修改具有三层意义上的"空间",即"用尽基本法解释方法"、"基本法修改在制度和程序上的空间是开放的"以及"基本法修改的时机",基本法修改从法理和基本法实践的两个角度来看都具有自身的正当性。基本法修改是一种有限修改,必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既定的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限制",同时,应当关注与"可以试行的方向"相关的重要问题。基本法与基本法附件修改程序的不一致可能引发的基本法解释与基本法修改之间的逻辑矛盾,应当由全国人大特别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对基本法附件的专项修改权,否则就会引发基本法修改实践不可克服的制度悖论。  相似文献   
23.
部分阶层说支持者认为,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作为要件说的基础构成原则,存在使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出现概念混淆和缺乏兼容性、引发主观定罪和入罪倾向等问题。分析发现,对于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的批评也间接造成阶层说理论体系的表达障碍,阻碍其与现行刑法规定的衔接,并影响公众对阶层说理论体系的接受和理解。在当下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环境中,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仍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具有相当价值,如果能将其纳入阶层说的概念、推导逻辑和公众表达话语体系中,将进一步完善阶层说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实务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
村规民约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历史上渊远流长。历史上的村规民约发轫于宋 ,推行于明清 ,清朝中期渐趋成熟 ,清末民初曾在一些地区盛极一时。它们均以封建宗法礼教为指导思想 ,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己任 ,以稳固乡村社会秩序为目的 ,由乡民自行制定 ,共同遵守 ,并在执行上组织化、制度化 ,民国初期的村规民约还反映出“自治”思想的萌芽。由于历代的推崇 ,村规民约不断发展完善 ,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现代村规民约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5.
孟远 《河北学刊》2005,25(2):132-139
歌剧《白毛女》从1945年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它的评价史。六十年来,伴随着歌剧"经典化"、"解经典"的过程, 其评价模式发生了种种变迁。20世纪40-80年代,关于《白毛女》的评价由最初的"争鸣"到漫长的"复述",通过对意识 形态话语的"复述",不断丰富和补充了权力话语,构建出"革命经典",以服务于民族国家的需要。90年代以来,评价者 意识到"复述"模式的遮蔽性,转而开始重读、拆解经典,开掘出历史复杂性的一面。人们不再停留于歌剧《白毛女》"是什 么"的回答上,开始追问它"怎样如此"、"为什么如此"。因此,出现了"反思"、"解剖"、"寓言"、"从'文本'进入'历史'" 等不同的评价模式。提问方式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可见性内容。"复述"模式讲述这是个什么样的革命故事;"反思"模 式旨在研究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效机制;"解剖"模式看到了歌剧中多种文化力量相互作用的状态;"寓言"模式将《白毛 女》放在现代性的发展逻辑中,回答为什么20世纪40年代会选择"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从'文本'进入'历史'"的研究 路径着力于探究"文本"如何生产了"历史"和"意识形态"。这些评价模式是由于每个时代的问题意识、知识型、理论工 具和研究路径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