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200篇
社会学   6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21.
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滥觞于延安文学时期。建国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唯一合法的文艺纲领,为了巩固文学的新规范,除了从政治文化上控制作家,把作家们纳入到体制内之外,还从文学选本上标示出文学创作的倾向。通过对作品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既对不符合新中国文学规范的某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否定.又对当代文学的创作进行了示范性引领。选本与经典在巩固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天人学说的梳理和思考,肯定了中国哲学天人学说对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3.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方社会经过战后初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兴奋期,逐渐转向各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道路的探寻。到1980年代,随着“冷战”世界格局的解体和“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东方各国的民族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关注当前民族文化的建设、反思现代民族文化发展路径、清算殖民统治的文化后果、确立新的民族自我为核心内容的后殖民主义思潮成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4.
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1982年以来的反封建斗争实践,新中国的反封建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封建残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封建残余并没有在当代中国完全消失殆尽,它仍然存在于当代中国诸多领域中。究其因,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的因素: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积淀的影响、封建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影响、中国革命和现代化道路特殊性的影响、苏联高度集权模式的消极影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认识偏差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主要以荷尔德林的诗歌、论文、书信与哲学体小说《许佩里翁》为文本依据,对荷尔德林的诗学观点予以述评;并比照荷尔德林的诗观,从中国现代诗歌的内涵与形式两个层面,对中国现代诗歌缺乏审美特性的现状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26.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德育,其德育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于我们加强当代青年道德建设,为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做好青年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理论基对。  相似文献   
127.
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传统秘密社会是出现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两类社会问题,二者之间尽管有着组织上的非公开性、文化上的反正统性、价值取向上的反政府性等相似之处.但在产生的背景、来自正统社会的反应、社会性质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决不能随意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对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除恶务尽。  相似文献   
128.
清朝晚期制订了中国第一部出版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在此法规之下出现了三种文学传播路径:主流的、民间的和边缘的.民国初年又制订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法>,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压制和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伴随当地女性对女书学习兴趣的变化,女书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透过"女书"的失落,看现代女性教育,认为女性教育须融入主流社会;应成为完善人的素质,释放生命潜能的活动;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获得全社会支持的体系等,现代女性教育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0.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