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3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1.
<会饮>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之一.对话探讨了什么是爱欲(Eros,eros),爱欲与美的关系,与智慧的关系,以及什么才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生活.对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爱智慧者、爱美者才是哲学生活的典范.  相似文献   
212.
孔子原典和谐理论中,涉及关于社会和谐的理想、人际和谐的标准、秩序和谐的尺度、教育和谐的模式、人格和谐的要求、天人和谐的原则等。这些原典和谐思想固然产生于以礼制为本的王权社会,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不为特定时代和社会形态所限制的恒常价值。这种关于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可以为我们在树立科学世界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达到人与社会和谐、个人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提供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13.
张刚 《河北学刊》2007,27(2):27-31
儒家德智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先后经历了“德智不分”、“以智帅德”、“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分辨、“良知与闻见之知总是一知”这几大发展阶段。它一方面表明,未来德性发展的走向必然是科学的、理性的;另一方面又说明,作为德性精神支撑的知识与外在客观知识虽有必然联系,但两者依然不是同一类型的知识,需进一步打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214.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way children weigh conventional rules against desires when considering how a group will behave. To do so, two experiments involving a prediction task in which desires were pitted against conventional rules were presented to three‐ to five‐year‐old children. In Experiment 1, four scenarios were established as classroom scenes in which either one protagonist or three protagonists had a desire that went against an explicit conventional rule. In the individual control condition, the choices linked to the rules were at chance whereas, in the group condition, the participants predicted that all the protagonists would end up following the rule. Given that both conditions in Experiment 1 implied four rule followers in the design, Experiment 2 staged not three but seven potential rule transgressors to see whether the desire of the majority might undermine the rule. Results showed no majority effect: participants expected protagonists to act counter to their desire and to follow the rule. Such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as young as three‐year‐old favor rules over desires when they have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a group, whether it be the majority or not.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triguing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15.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必须处理好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恢复哲学的智慧本性,以智慧为哲学教学的追求目标。要处理好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以便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背景,全面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处理好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使普遍性的抽象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实际而得到个体印证和觉悟,从而表现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稳定的人格素质。  相似文献   
216.
历史上,青海各民族为求取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及和谐共生中,创造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审美文化,各种审美生存智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其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则是最突出的审美生存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17.
作为一个新开辟的文学空间 ,大自然文学是生态科学和人文艺术的联姻。它运用审美方式展现的生态智慧 ,与今日西方的生态意识既相似又不同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8.
《沧浪之水》中所反映出来的湖湘社区人格包括智慧、修养、德行三个方面。智慧方面 ,集中体现在“官场决定论”“权威决定权”“规则决定论”的观念 ,以及相对主义、现世主义、功利主义、操作主义的实践上 ;修养方面 ,表现为做事圆通 ,性格柔顺 ,行事有度 ,懂得节制 ,谦和恭敬 ,含蓄委婉 ;德行方面 ,比如虽行小伪、小恶、小丑 ,但又向真、向善、向美 ,谨守一定的道德底线。其总的特点是理性、务实 ,融中国文化的共性于湖湘文化的个性特质之中。  相似文献   
219.
僧肇是南北朝时期大乘中观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所著成的<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和<不真空论>等著名的佛学文章中,集中对这一时期中观般若思想作了最为明晰的阐述.他提出"惑智"与"圣智"两种不同智慧,并对这两种智慧作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使人们能够抛弃"惑智",获得"圣智",僧肇还提出了对治方法.  相似文献   
220.
工匠精神内含精益求精的作风、爱岗敬业的态度、持续专注的品质、守正创新的信念,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 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引进激励机制等措施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以助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