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687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esearch on timing of parental remarriage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consequences of remarriage for children. In this study, surviv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predicting timing of parental remarriage from parental loss in a sample of 3,774 offspring whose parents divorced or whose mother or father died during childhood. Transition to remarriage was quicker for parents who divorced compared to those who were widowed, especially for fathers. By examining timing of remarri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and thus children, we identify not only who is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parental remarriage, but when remarriage is likely to occur.  相似文献   
42.
The grief of Chinese mothers is examined in a phenomenological exploratory study. Grieving for the deceased child is moderated by diverse Chinese religious beliefs intertwined with cultural practices. Five aspects of grieving include giving meaning to the child’s life and death, quality and assura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function of crying, and a continuing bond. Extrapolating from the mothers’ grieving are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implications of children’s death for other family memb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self, other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e in processing a crisis through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multicultural social work.  相似文献   
43.
从古希腊悲剧开始,不管哪个时期的悲剧文本,虽然有各自的形式,有诸多差异,但最终殊途同归,都有着相同的结局。悲剧意识几乎成为了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悲剧特色往往会与死亡意识相结合,让文学作品散发出较强的生命意识。海明威的文学小说作品凝聚了悲剧性和死亡性两大要素,让小说本身充满了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拷问。  相似文献   
44.
The position of children in the social order can be seen as an ambiguous one. On the one hand, they are highly valued, at a rhetorical level at least, as the basis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they can be seen to be marginalized and disenfranchised, protected from more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an is strictly necessary.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relating to children's disenfranchised social position,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issues relating to death, dying and bereavement.  相似文献   
45.
张勇 《兰州学刊》2008,(4):96-98
人们往往只是在传统价值观、风俗等社会学方面关注女性的发展,却忽视了女性发展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的发展和教育水平影响了人口的出生率、儿童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的效果并对资本的形成、劳动力资源的形成这两个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以及人类对抗疾病的效果等一系列社会发展因素产生重要影响。女性发展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的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女性发展差异,尤其是男孩和女孩发展的明显差别不单纯地因为传统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46.
“死亡”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在表现死亡主题时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47.
近代巴蜀诗人李士棻曾被曾国藩誉为“太白醉魂”,为曾府门下“四川三李”之一,其诗作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然李氏仕宦不显,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注不足,学界近年不多的相关研究,多围绕国内所存的文献,对其诗歌创作进行艺术分析,对诗人的生平介绍多简单略过,没有严谨的考证,目前仍然很有争议。通过搜罗国内外现存典籍,综合目前所见李士棻本人著述,辅以晚清近代重要报刊《申报》和与李氏有交往的朝鲜文人文献,考证其生卒年及别号,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解决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48.
莫色木加 《民族学刊》2022,13(10):65-72, 137
《天地祖先歌》是彝族五大创世史诗之一,学界至今还未对它展开深入的研究。联系史诗的彝族传统文化背景,细读创世史诗文本内容则发现,它充分阐发了彝族创世史诗独特的共通体思想,同时详细论述了彝族创世史诗中的诸多共通体以及史诗共通体自我解构性的主要特征:他异性、独体性/独一性、死亡,尤其是创世史诗明确表达了彝族先民的共通体解构观念,深刻反映了彝族先民关于共通体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最高法院示范性案例中的全部“死罪”案例为样本进行法律解释学的实证研究,发现了犯罪中是否构成死罪、死罪中是否适用死刑、死刑中是否立即执行的一些重要不同,并根据这些发现认为,法律解释既是规范判断又是自主判断,应尽可能提高法律本身的明确性以呼唤死刑适用更大程度上向规范层面的回归。  相似文献   
50.
死刑存废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刑法理论界,废除死刑的主张似呈压倒之势.但是,以往的和现有的废除死刑的理由正是保留死刑的理由.因此,死刑的存废来不得一相情愿.当今中国的死刑问题应在理智、谨慎和务实中得到解答.而社会不再需要死刑之时便是死刑死亡之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