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种语言学上的解构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代表希利斯·米勒认为语言是不确定的 ,一切阅读都可能是误读 ;而最佳的阅读方式应为修辞的解读。如斯蒂文斯的诗《星期天早晨》 ,一般的文学解释把这首诗理解为“宗教与人性的沉思” ;而通过对文本的解读 ,我们却从中体验到了“灵与欲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located in the field of custody and day‐to‐day care, with a focus on experiences of mothering where mothers no longer have everyday care of their children. At the time of writ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mothers live separately from their children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However, there is a general perception of rarity associated with non‐resident mothers, partly due to their reluctance to speak of loss of custody.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round the inside/outsid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n‐resident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that informs therapeutic practice. We argue that mothers who live apart from their children are situated at the edge or periphery of their children's day‐to‐day lives and experience this as outside the lives of their children. Nevertheless, mothers' stories speak of qualities of (m)othering that have been born of and nurtured by longstanding and long‐term commitment to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3.
曾路 《民族学刊》2019,10(6):83-88, 134-136
定向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解构实际上反映出认知结构的二重性特征,两者在文化认知活动中可互为挹注共存于对立统一关系里。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范式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建构之功能催生的符号化文化构成,还应关注解构之功能显现的非常见的文化元素。同时,只有弄清楚定向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解构在文化认知中的意涵,才能明确定向思维模式的“趋向”和“专注”特点以及“惰化”和“孤立”倾向,从而为牵及民族文化事项的认知固化与迁移提供理论工具并用以指导多元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小说不断重复表现士子比商人更能获得女性青睐,这一题材不断地被解构,就在这破坏又建设的过程中,士子的白日梦做得越来越完美。直到最终纪昀对此题材真正地解构,以刻薄的手法把士子的白日梦唤醒。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1963年3月写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译论,仔细分析,有一部分译论竟然与同一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的解构主义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中一西两种译论虽然阐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文章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通过观察和讨论林纾的翻译作品,来探讨文学翻译作品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国意识流小说大师普鲁斯特以反传统的写作风格和反叛的艺术思想在文学界和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他的超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一直被视为法国20世纪上半叶甚至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杰作.其随笔体风格和"以乱取胜"的叙述手法打破了常规,是对根深蒂固的规范准则的颠覆和对传统秩序的解构.在为我们带来全新写作风格的同时,普鲁斯特笔下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艾伟自上世纪90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就凭借诗性的语言、奇幻的想象以及深刻的人性与命运主题揭示,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他的长篇小说《越野赛跑》即是一种寓言化、狂欢化的书写,一经发表便得到评论界好评,展示出作家不俗的实力.本文试从文体学角度解读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文本叙事特征,以其中的集体叙事为论述重点,并结合作家本身的创作背景,考察小说所蕴含的历史及人文关怀.无论是集体回忆式的画面展示,还是众声喧哗般的现场辩解,作者都不忘历史解构的意图,亦庄亦谐中将反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8.
从近代开始孕育的科学乌托邦主义思潮在几个世纪里蓬勃发展,但在20世纪遭遇到了乌托邦视域当中浪漫主义、科学敌托邦、反科学乌托邦和其他乌托邦的质疑,卢德主义和新卢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展开的科技社会批判,从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心理学、科技理性与科技文化等角度展开的科技文明反思。从科学乌托邦主义几个世纪的多向建构到20世纪的多维解构,揭示了科学乌托邦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中日趋从具有批判性、前瞻性、超越性的社会理想转变成保守性、利益维护性的意识形态,从革命性的激进社会先导力量退化成渐趋保守改良的技术应对。这为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中国哲学界、文学界、艺术界注意的一个焦点。其主张理论的模糊性,追求不确定性,无层次性,反中心主义以及文化的多元性等等。表现为无深度、无中心、自我指涉、游戏性、多元主义、无视雅俗文化界限。在后现代解构一切的文化策略下,我们应该看到解构是要有一定限度的,文学必须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给传统文学所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新的挑战。游戏性消解“主旋律”,全民写作嘲笑“把关人”,语言狂欢戏说文学功能,“超文本化”突破传统观念等,是网络文学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要重构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需要树立“寓教于乐”意识,提高写作水平,关注现实生活,同时还要积极实现网络文学的纸面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