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28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银行服务失误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情景模拟方法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三类服务失误对消费者外在负面情绪、内在负面情绪和抱怨行为都有显著影响,消费者负面情绪对抱怨行为和转换行为有显著影响,银行服务失误和消费者抱怨行为并不必然导致转换行为,这些结论弥补了理论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不足,并有助于推动银行重视服务失误和正确对待消费者抱怨,进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2.
存款保险定价是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成败的关键。根据IMF相关指引,银行的价值主要由其资产价值决定;而信贷资产的价值与信贷资产的质量密切相关。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为信贷资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期权计算得到了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将信贷资产的价值与银行存款总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了基于信用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对我国银行进行了合理的存款保险定价。  相似文献   
23.
以62个国家作为样本研究对象,以半参数的可加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产业制度层面、产业结构层面和文化层面四个角度分析了各层次因素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实证表明:适度的混业经营、良好的信用制度、较强的公众监督能力、资本市场的茁壮发展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能有效提高银行业的效率。而通过对银行规模的分析,也证实了银行业的确存在规模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24.
拓展Jiang和Tian[1]模型获得了看涨看跌期权的无模型隐含波动率的理论表达式.并对理论表达式做了进一步处理,获得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计算表达式.根据无套利原理,由当前商业银行不同期限存贷款利率构造出不同执行价的看涨和看跌期权,再运用3次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一系列看涨和看跌期权;最后计算得到5年期定...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金融监管的角度 ,针对全能银行制的弊端并结合中国的国情 ,提出中国目前应采取银行业证券业分业经营的模式 ,认为实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离制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保护投资者、银行自身及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公司参股银行为视角,在行为金融理论、企业组织理论与信贷融资理论相融合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基于异质预期的信贷配置模型,探讨了银行股权关联和银行业竞争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传导机理。以A股民营企业2006~2013年的数据为例,运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我们发现:参股银行和提高银行业竞争性均能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参股比例越高该效应越强,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存在替代关系。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银行股权关联对资本配置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银行股权关联所带来的融资优势能够减少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投资不足,但代理问题的存在也可能导致银行股权关联被部分异化,使其对于资本配置的正向作用减弱甚至被异化为利益寻租的工具。上述结论既丰富了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财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银行股权关联的"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7.
Deposits held at Federal Reserve Banks are an essential input to the business activity of most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aging these deposits is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inventory problem for two reasons. First, Federal Reserve regulations require that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hold certain amounts of such deposits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s to satisfy statutory reserve requirements against customers' transaction accounts (demand deposits and other checkable deposits). Second, some inventory of such deposits is essential for banks to operate one of their core lines of business: furnishing payment services to households and firms. Because the Federal Reserve does not pay interest on such deposits used to satisfy statutory reserve requirements, banks seek to minimize their inventory of such deposits. In 1994, the banking industry introduced a new inventory management tool for such deposits, the retail deposit sweep program, which avoids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 by reclassifying transaction deposits as savings deposits. This is an interesting inventory problem for fungible items, where the conversion process is reversible. We examine two methods for operating such sweeps programs within the limits of Federal Reserve regulations, and we develop a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 to implement one such method, the threshold method.  相似文献   
28.
在对已有测度模型和测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金融集团化日渐明显的发展趋势,对Boone指数的估计方法进行改进,并以2012—2018年60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评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竞争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类型会直接影响Boone指数的估计值,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值与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值显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规模并未随着效率的提升而增长,Boone指数呈下降趋势,银行业竞争度逐年下降;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银行业竞争度并未上升,反而显著下降。从制度上解除利率管制并不能彻底扭转银行业竞争度不足的现状,还需要从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放松中小银行准入管制、硬化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银行业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9.
从产业竞争力视角剖析了银行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产业状况、组织和竞争状态因素等)和指标构成内容,进一步比较、分析中外银行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指标差异在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显著基础上,提出了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以及银行业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的加大四个方面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Market failures, government failures and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poor and business actors as well as their environment can act as barriers preventing the poor from participating more actively in markets, both as consumers and as producers. Private actors ‐ including for‐profit and not‐for‐profit entities, often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public sector ‐ have been able to mitigate some of these constraints through innovations that have helped to make markets more inclusive for the poor, enabling them not just to gain access, but also to participate in ways that enhance their economic empower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s used and devises a possible typology for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