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66篇
综合类   778篇
社会学   27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981.
对“无限防卫权”法律规定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殿美 《文史哲》2002,4(4):52-56
我国新刑法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有悖于权利有限说 ,容易弱化对不法侵害者应有合法权益的保护 ,诱发更严重的暴力犯罪 ,导致防卫人与犯罪人两败俱伤的结果 ,也不符合国际社会防卫权发展的总趋势。在司法实践中 ,应限制这一权利的行使。  相似文献   
982.
在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西方伦理道德不断冲击我们头脑的经济时代,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站在时代角度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全面的分析梳理,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并注入时代新内容,古为今用,使祖先的遗产世代流传,永放光辉。  相似文献   
983.
福柯的“生存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林 《文史哲》2003,42(5):114-118
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 ,主张个体经由伦理 -美学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 ,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 ,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4.
老子道家和孔子儒家都是重人道并以人道为终极关怀的。其所不同的是,孔子儒家着眼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性的自由自觉,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天命”为本体,以礼乐文化的合理性为基础,以“仁”为价值中心,以“克己复礼”为价值实现途径的道德人文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而老子道家则以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为基础,从而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本体,以“自然”为本位和价值中心,以“返璞归真”为价值实现的自然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二者之间的异质互补,为实现人性自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85.
孟子的性命之辨及其内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文 《河北学刊》2001,21(2):110-113
有见于主体在外王实践中的相对局限性,孟子通过辨析“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的复杂关联,完成了对性命之辫的宏观划界工作。与此相比,孟子以知命/立命为内涵的“哲学整合工作”就更为关键。原因在于,惟有以内圣统摄外王,活生生的道德实践主体最终才能以主观能动性内在地超越相对局限性。  相似文献   
986.
杜牧诗中的"闲"语象,体现了心灵与现实之间深在的对立.通过对这一语象的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杜牧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面临的人生困境,以及自我消解的心理.  相似文献   
987.
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哲学明确确立了主体性的概念 ,首先提出了主体性问题 ,但把主体性限定在认识论的范围之内 ,把主体性等同于自我意识 ,陷入了唯我论的困境 ;胡塞尔构成了主体性问题演变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一方面从认识论上论证先验自我的构造功能 ,另一方面又提出先验的主体间性 ,试图摆脱唯我论困境 ;当代哲学超越了认识论的视域 ,以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 ,从本体论和语言学哲学的角度重建主体间性 ,走出了意识哲学方法论的唯我论  相似文献   
988.
在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日渐发展壮大,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身份不被城市接纳和对乡村的不认同感,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结构维度,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经济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并随打工经历、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和方向性。据此提出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创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9.
Views and behaviors pertaining to oral sex have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This anonymous, online survey posed both old and new questions pertaining to oral sex among a college population. This study not only confirmed previous findings about virgins engaging in oral sex but also found that women reported giving oral sex more often than receiving it from men. Oral sex was not only perceived as less intimate than intercourse but also more likely to be perceived as less intimate by women than men. Participants most frequently endorsed a committed relationship, but not a married relationship, for comfort in engaging in oral sex. Last, college students were more knowledgeable of the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risks of oral sex than how to actually protect themselves during oral sex. Additional analyses by gender and virginity were also performed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uances amongst virgins and women and men.  相似文献   
990.
A concept of self‐interest, through which different interests relate to distinct temporal phases of selves, is examined by considering the operation of self‐interest in a context in which it is frequently held to be absent. Chinese culture, frequently described as collectivist, developed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in which self‐interest is assumed. Chinese sociologists affirm the centrality of self‐interest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ractices. Confucian antipathy to selfishness relates to admonishment of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present selves against those of past selves. Variable institutional selection of distinct temporal phases of self is core to understanding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and their respective conceptions of self‐inte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