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商品税与产品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纵向产品差异模型,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双寡头市场结构的产业中,产品税收和网络外部性对产品纵向差异化的影响.考虑政府对所有产品实行统一税率的情形,政府首先制定税率;然后,企业选择其产品质量;最后,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和税收将使企业产品质量差异偏离社会最优质量差异,小量税收将提高社会福利,并随网络外部性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2.
乡村空间均衡布局已是衡量乡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然而,基于乡村发展实践发现,乡村发展仍存在人口空间的离农不离村、土地空间的无序使用、产业空间的利益分离以及公共服务空间的布局失衡等分异问题。究其原因,乡村发展空间分异的形成与乡村发展结构的变迁有着直接联系,多重压力下的理性选择、乡村土地规制措施乏力、农民难以共享产业收益、乡村公共服务的城镇取向等都是导致乡村发展空间分异的重要原因。文章由此提出以机会公平双向保障农民进城返乡、以规范管理完善乡村土地使用规制政策、以价值共创构建乡村产业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打造富有乡村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治理策略,以真正破解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23.
目的/意义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从时空分异视角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从不同维度把握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对长江经济带下一步优化“新基建”空间布局、精准施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设计/方法通过数据比较和空间统计方法来考察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空分异特征。结论/发现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上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且不同类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所不同,应契合自身区位特点,进行权衡取舍,找准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524.

通过对220件涉人工智能案件裁判结果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涉人工智能案件法律适用存在以下突出难题:“拿来主义”的人工智能区分标准,无法契合司法实务需要;传统法院审理案件的效率较为低下;对人工智能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注意义务认识不清;对用人单位以调岗为由而变相辞退员工的案件事实,缺乏深入考察;对人工智能自检等无人取证新手段,缺乏正确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作品的权属认定存在困难;等等。破解涉人工智能的法律适用难题,应当转变思路:以创造出来的具象化(智力)成果及其风险能否被人事前预知为标准将人工智能分为工具型人工智能和智力型人工智能;推进涉人工智能案件由专业性法院管辖;对人工智能开发者和使用者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应富有弹性;要求用人单位为被迫调岗的员工划定收入大幅调降前的合理缓冲期;允许满足条件的人工智能自检报告作为证据使用;暂时将人工智能作品归入虚拟财产进行保护,并要求其在被展示时与人的作品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25.
Kevin M. Crofton 《Risk analysis》2012,32(10):1784-1797
Traditional additivity models provide little flexibility in modeling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of the single agents in a mixture. While the flexible single chemical required (FSCR) methods allow greater flexibility, its implicit nature is an obstac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arameter covariance matrix, which forms the basis for many statistical optimality design criteria. The goal of this effort is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parameter covariance matrix for the FSCR models, so that (local) alphabetic optimality criteria can be applied. Data from Crofton et al. are provided as motivation; in an experiment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18 polyhaloge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 serum total thyroxine (T4),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chemical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ennings et al. fit the FSCR interaction threshold model to the data. The resulting estimate of the interaction threshold was positive and within the observed dose region, providing evidence of a dose‐dependent interaction.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likelihood‐ratio‐based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wide and included zero. In order to more precisely estimate the loc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threshold, supplemental data are required. Using the available data as the first stage, the Ds‐optimal second‐stage design criterion was applied to minimize the variance of the hypothesized interaction threshold. Practical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ing design are discussed and addressed using the penalized optimality criter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nalized Ds‐optimal second‐stage design can be used to more precisely define the interaction threshold while main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deemed important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526.
In many industries,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s) must obtain critical components from a few powerful suppliers. To the extent that the OEMs are also concentrat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uppliers of critical components and the OEMs are strategic,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how an incumbent OEM chooses its product line and interacts with potential rivals. We demonstrate that, by adding a low‐end product line extension, an OEM can induce a strategic supplier to offer more favorable pricing. Moreover, depending upon the cost structure and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line extension, the OEM may benefit even more from the low‐end line extension if it is produced by a rival instead of by itself, even if it cannot obtain any licensing income from it. Among other things, we show that this can result in a decentralized OEM accommodating competition from rivals producing product line extensions that would not be developed in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n an extension, we re‐examine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supplier unilaterally dictates a single wholesale price that is available to all downstream buyers. We demonstrate that, by committing to offer a “lowest available” wholesale price to all downstream buyers, a supplier can encourage an incumbent OEM to share its technology (or otherwise accommodate the entry of a rival) so that the supplier, the incumbent OEM, and the rival are all better off.  相似文献   
527.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变革始终遵循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我完善的制度变迁路径。当前,日益深刻的农民分化现象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我调适作用捉襟见肘。"三权分置"顺应农地权利分化趋势,超越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开辟了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的路径。然而,"三权分置"创设的农地第三种权利——土地经营权存在理论缺陷,且未充分体现农地利用市场多方主体的多元农地利益。继续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应以农地市场化利用的基本方式——出租为规范的事实基础,以多方多元正当利益为规范目的;将农地租赁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构造,以农地租赁权取代土地经营权作为第三种权利;维持农地租赁权的债权性质,在农地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依法登记后赋予农地租赁权享有某些特定的物权效力。  相似文献   
52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各地区间仍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剖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是实现数字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章以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出各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东中西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来考察经济社会因素对数字经济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六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而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2013—2019年均增长率最大的地区是重庆,增幅达8.4%,其次是西藏、贵州和四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4%和4.8%。中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阶梯递减的趋势。从时间分布来看,2013—2019年间,中国中西部整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但东北地区省份数字经济水平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总的来说,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明显。数字经济在东中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所引起,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的为...  相似文献   
529.
由于消费者认知水平的差异,在仅以价格作为产品质量信号的市场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鸿沟,这为企业使用虚假质量信息提供了空间。因此本文在企业和消费者拥有不对称质量信息的背景下,对企业使用虚假质量信息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差异化产品的消费者效用模型和不同质量信息策略下企业利润模型的构建,探讨企业虚假质量信息的使用策略。随后,引入虚假质量信息的额外营销成本和被发现后的惩罚成本,考虑额外营销成本和惩罚力度对企业虚假质量信息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是否使用虚假质量取决于额外营销成本和使用虚假信息后被发现的惩罚成本。对于高、低质量的产品企业倾向于单独使用虚假质量信息,而不会对差异化质量的产品同时使用虚假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530.
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华为与海尔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选取的26,503,570和3,277,717个微博用户数据进行品牌传播的过程研究,并选取两个典型事件分析信息扩散过程,然后通过高频词云图比较社会化媒体呈现的品牌形象与企业欲塑造的品牌形象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参与华为相关话题讨论的用户数量明显高于海尔,其传播声量亦较高;典型事件分析中,华为的“易烊千玺为nova全球代言人”得到了更多的用户关注,尤其是拥有大量粉丝账号的转发,迅速扩大了传播网络规模,而海尔的“搞笑抽奖活动”则更多的是用户直接转发、参与相关活动,拥有大量粉丝的账号参与较少;在品牌形象呈现方面,海尔的高频词云图中智慧、智能、生活直观展示出其欲塑造的品牌形象,而华为用户参与讨论的内容更为多样,但用户生成内容未能直观展示其欲塑造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