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215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245篇
综合类   759篇
社会学   446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有能力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住房贫困问题的国家或地区,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跨越;反之,一个国家或地区则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历史性阶段,从工厂集体宿舍、"城中村"、"群租房"等现象中看到中国城市的住房贫困问题存在不断加剧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中国将可能步拉美国家后尘,长期挣扎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中国未来城市化的核心,即所谓"人的城市化"的核心,不在于户籍制度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解决城市的住房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92.
支持老人就地养老是当前老年社会服务的一个核心实践。它不仅能够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度过晚年,维系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而且与机构照顾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分析我国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结梳理国际上的养老服务经验,提出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立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框架。这一框架试图将当前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多元主体纳入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类似家庭或模拟家庭)养老、结伴(老年公寓)养老等方面。最后就政府的宏观战略规划、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和构建良好的养老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93.
我国城市现阶段单位职工获取住房利益的大小依赖于职工自身具备的位置能力高低.在影响职工位置能力的因素中,职工所在的"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职工的职务、政治面貌、收入和职业也对住房利益获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迫切性入手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障碍的分析 ,力求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相似文献   
95.
我国未来老年贫困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老年人指在1975年以前出生的人群。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未来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多元化,经济和心理自立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未来老年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目前处于贫困或贫困的边缘,这种状况一方面会通过非正式支持对上下两代贫困风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他们的老年期,表现出老年期资源累积不足的倾向。因此,延续性贫困可能是未来老年贫困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96.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对老年人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解决好农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为验证习练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改善。同时为推广和普及“十二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进而为推广健身气功,促进国家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服务。采用实验法,即将30名老年女性分为习练组与非习练组,对比分析习练24周后的习练组与非习练组的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研究发现,在身体机能方面:“十二法”组收缩压显著降低,肺活量非常显著升高;对照组舒张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明显下降;且在肺活量指标上,“十二法”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运动素质方面:“十二法”组的反应时非常显著缩短,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指数显著升高;对照组的坐位体前屈、台阶指数显著降低;且在闭眼单脚站立、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指标上,“十二法”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反应时指标上,“十二法”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8.
基于1999—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于供求关系的面板回归模型,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造成房价波动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价格预期在全国和区域模型中均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大多数地区,其影响力大于其他因素;人口对房价有正向影响,但只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显著;收入对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房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该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除全国和西南、西北地区外,房屋造价作为成本因素对绝大多数地区的房价有正向影响;信贷的可获得性作为政策因素对房价有正向影响,除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外,在其他区域均显著;住宅开发投资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只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显著。因此,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根据区域房价波动影响因素的不同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99.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解决进城农民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因此,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帮助进城农民在城市拥有自住房,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无力购买城市住房而其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的现实背景,提出了进城农民宅基地退出与城市购房相挂钩的构想,以期引导进城农民积极有序地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宅基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率,同时解决进城农民的城市住房及房地产库存问题。在界定宅基地退出与城市购房相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思路,并剖析了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和障碍:第一,进城农民宅基地退出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收益分配问题;第二,退出的宅基地与期望购买经济适用房所在城市的不一致问题;第三,购买经济适用房面临的支付能力不足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了通过出租、招拍挂、复垦等途径盘活退出的宅基地资产,实行保障房指标地域政策限制与经济适用房市场交易相结合,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住房供应模式创新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相结合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农村宅基地产权法律表达的70 年变迁(1949—20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苏联宪法影响,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引入“生活资料/ 生产资料”概念。 在法律层面上,农民房屋从公民私有财产被改造为生活资料。 1962 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则把性质上属于生活资料的农村宅基地归入生产资料,变成了集体所有、农民使用。 通过房屋“生活资料化”和宅基地“生产资料化”,农民原先的宅基地所有权被弱化为一个事实上的居住权。 改革开放以来,在立法上恢复了房屋的财产本质,确认并通过改革不断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宅基地的财产属性逐渐得到恢复。 70 年宅基地产权法律表达变迁的历史说明,应在坚持集体所有前提下不断推进宅基地财产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这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