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0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2篇
丛书文集   190篇
理论方法论   192篇
综合类   1507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he work-welfare nexus is essential in all social policy regimes. The question is in what situations individuals should be entitled to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and in which situations they should be obliged to work. Social welfar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define mechanisms that separate the deserving poor from people able to work.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 of these "separation mechanisms" in Sweden during three periods in history: a) in rural societ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b) in industrial society during the successful years of the Swedish model from World War II until the late 1970s; and c) the present, including the period of welfare retrenchment and reconsideration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Swedish social policy has always been strongly work-oriented, but the specific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work ethic has vari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deologies and handled in different social policy institution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the work line has been either generous or restrictive and it has been based on structural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opportunities to work as well as on attempts to strongly pressure the individual to work. The work line of today is seen as an interesting attempt to combine an effort to create good work through improved work conditions and an effort to reinforce elements of work enforcement in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中专业技术服务的潜在风险,探讨了风险管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简述了专业责任保险的特点和原则,指出了在我国开展专业责任保险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论对妇女就业机会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对女性就业机会歧视的现象相当严重,表现在招收录用、职业培训、退休年龄、下岗等各方面.为了在法律上对之进行规制,我们应该在严格执行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同时要推行生育保险,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十多年来,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关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存款保险制度下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证明:一国的市场纪律约束、监管手段与水平都影响着存款保险的实施效果,良好的监管制度有利于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积极效应发挥,否则,可能给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风险。由于我国监管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匮乏,银行经营不透明,造成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难以控制,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和提高我国监管水平、政策执行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OLG模型,理论分析了均衡条件下农民工收入及风险偏好因素对其养老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基于全国31个省市的调查数据,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人与家庭特征、收入与土地、务工状况与预期等因素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务工与务农收入对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恩格尔系数和非收入性因素却大多显著地影响了农民工的参保决策。为此,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生活宽裕程度和支付能力,使之更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养老保险;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民工对未来生活确定性的预期和安全感,使之参与养老保险的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严重滞后于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资源整合的瓶颈。坚持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原则,实现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路径。为此,需要建立统帐结合的基本制度、妥善解决改革成本、建立职员年金以及完善相关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是否影响家庭在金融风险资产中的投资决策呢?本文使用两期家庭最优决策模型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险不仅能够提高家庭在风险资产中的投资广度和深度,而且对于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承受更强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省级层面得到的宏观实证检验结果和基于2011年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得到家庭层面的微观实证检验结果都支持了上述理论结论.本文的发现对于协调社会保险发展和建立多层级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大城市低收入老人群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在广州的调查数据 ,揭示了低收入老人的群体特征 ,提出制订老龄政策时 ,适当照顾低收入老人 ,同时动员家庭、单位和社会都来积极关心这部分脆弱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