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06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297篇
理论方法论   291篇
综合类   1725篇
社会学   1136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From a social disorganization standpoint,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potentially brings negative consequences to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ies, but family social support and racial/ethnic identity may modify this association. Using data (n = 3,116) from the Project on Human Development in Chicago Neighborhoods, this study examines associations between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and parent–child warmth and conflict, whether family social support moderates associations between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variation by race/ethnicity. Multilevel models reveal that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undermine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ies, particularly for non‐White individuals. Family support i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families in less stable neighborhoods and specifically buffer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and reduced parent–child warmth. Among Hispanics, family support mitig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and heightened parent–child conflict. Findings highlight residential instability as a detriment to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families in unstable neighborhoods may benefit from family so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02.
103.
霍兆桦  罗力 《科学发展》2016,(11):29-37
我国新兴业态的技术支撑仍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主,背后的发展逻辑实质是新技术下的资本运作.新兴业态的乘数效应得以体现与扩张,并带来市场权力、市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构,提出市场网络中心、供方、需方的政府监管需求.对此,政府应以公众利益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树立底线意识,把握新兴业态背后的本质社会关系,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加以规制;借鉴多方经验与力量,务实提高事中与事后监管能力,应对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潮流,以合理方式促进社会经济朝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分析了近三十多年的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从中归纳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大约遵循着合作(大起)、对立(大落)和妥协这一互相交错和在反复循环中前进的模式,进而从中美两国外交思想方面对之进行分析,并从国际预期理论方面进行探究,从而验证了中美关系这一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5.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能源战略安全问题逐渐突显出来。避免能源引发的国家冲突,制定有效的能源战略,这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论文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出发,在分析了4大国能源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基本思路:构建和谐的中美关系;加大石油储备量以防台海有事;积极建立与印度的友好关系突破美国的战略封锁;积极发展中日之间的能源合作;加强对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6.
张媚玲  邹念琴 《民族学刊》2018,9(4):39-49, 108-111
关于泰-傣诸族群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了百余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环东南沿海直至与云南、东南亚相连接区域,且国别区隔明显。对于滇藏缅印交角地区泰-傣诸族群的研究,尚未得见系统、整体性的成果面世。本文拟围绕涉及该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族源、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零散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以期从整体联动性的视野对泰-傣诸族群在滇藏缅印交角区的研究空间做进一步深入拓展,同时,针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族源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以地缘政治及文明交汇区域为整体历史背景的长时段探究有待开启;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翻译和整理有待深化;小尺度地域空间的微观研究有待推进;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以工业化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同时产生了劳动问题,劳动问题的实质就是劳资关系问题.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乃至凯恩斯,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致力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的理论发展.回顾与梳理近代劳动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8.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为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优良契机。基于此,文章介绍了HR转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了HR转型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的影响,探究了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的教学现状,论述了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9.
110.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uccessive matching training for establishing generalized reflexive matching across 4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Experiment 1,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with delay fading was efficacious in establishing “yes” and “no” matching and nonmatching responses in 2 participants when 2 identical or nonidentical picture stimuli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emergent visual–visual reflexive relational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using novel picture stimuli in a transfer test phase. In Experiment 2,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alone was efficacious in establishing matching and nonmatching responses in the other 2 participants when 2 identical or nonidentical objects were presented. Transfer to identical objects presented through touch (i.e., tactile discrimination) was additionally observed for both participants. Procedures in the study were adapted from the PEAK Relational Training System to aid in clinical replic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al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raining with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