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80篇 |
理论方法论 | 22篇 |
综合类 | 402篇 |
社会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Gary Bouma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12,47(3):281-295
The increase in religious diversity produced by the global movement of people and cultur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internal difference within religious communities raises social policy issues. Consideration of these issues is facilitated by understanding that religious groups intersect with social policy in four basic ways: as objects, sources, critics and implementers of policy. A major issue is the challenge societies face in respecting freedoms of religion and belief on the one hand and providing services to all citizens on the other. Resolving these issues requires an awareness of the religious profile of a society and sensitivity to its religious diversity and to the ways services are delivered. Research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belief in Australia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identify issues and potential ways to address them.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mechanisms for considering and resolving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102.
王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表达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础原则,它构成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逻辑前提.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原则,是民法基本理念的体现.民法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认并保证民事主体自由的实现.公平原则,意在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在交易领域内公平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有益补充.诚实信用原则,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以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公序良俗原则,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项内容,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双重调整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限制,力图谋求不同民事主体之间自由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3.
自欺与自由——萨特哲学对人的存在的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1)
自欺是萨特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指出了自欺与说谎的区别,探讨了自欺的一般结构。萨特哲学讨论自欺,意在阐明人的存在结构,揭示人是自由的以及这个自由的特性。自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存在状态,源于人是自由的,但人又恐惧和逃避自由。 相似文献
104.
《歧路灯》是一部反映18世纪中原地域中下层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它悖离了明清章回小说"神道设教"叙事特性,书中的宗教描写并非为作者的艺术构思、哲理表达服务,亦非借以搭建时空架构,结构故事情节。《歧路灯》中对中原地域的佛教信仰描写,大多是借以塑造人物形象,讽喻世道人心,为其"亲近正人,用心读书"的主题思想服务,于无意间彰显了佛教信仰在中原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现实性、功利性和世俗性。事实上,在广大的中原地域下层民众的思想中,佛教观念正是他们所理解的、贴近世俗生活的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佛教。 相似文献
105.
大学作为未完成的存在,需要向理想的向度追寻,这是大学精神作为信仰的逻辑基础。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大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因此,当下需要还原大学本真,实现大学人的理性化,信服和尊崇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把大学中心工作转移到教学与科研上来,为重新确立大学精神之信仰提供良好的养分与环境。 相似文献
106.
刘显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29-32
效益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日益引起学人的重视,而诚实信用对效益的作用自然也就成为对效益进行研究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相应的关注。对于该问题的探析应从分析效益的基本内涵入手,进而剖析诚实信用之效益功能,最终阐明诚信与效益暗合之原理。 相似文献
107.
艾围利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46-48
诚信原则应该包括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主观诚信是行为主体对自己以及与其相关的相对人行为符合法律或具有合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或信赖。客观诚信就是要求主体依法行事。诚信原则对物权关系中的物权行为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和占有制度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要求.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正是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伦理准则法律化的产物,是以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公平合理为内容的强制性法律原则.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伦理准则.善意的主观心理、守信的客观行为、公平合理的利益结果是其伦理要求.其具有保证交易安全、平衡交易利益、促使交易确实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9.
Temily Tianmay Tavangar 《全球网;跨国事务杂志》2023,23(3):570-582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on cosmopolitanism by examining the spread of the Bahá’í Faith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1950–1975). The Bahá’í Faith is a significant case as its followers came to span the globe in 150 yea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th's transnational spread and its religious cosmopolitanism in three parts. First, I outline the inseparability of ‘world citizenship’ from Bahá’í teachings. Second, I trace its spread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 a process that initially relied on serendipitous encounters between travellers and migrants, one that I call ‘cosmopolitan convergences’. Third, I explore the expansion of the Bahá’í Faith among Malaya's Semai tribe. Here, Bahá’í world citizenship became grounded in collective cultural practices, facilitating what I call ‘situated religious cosmopolitanism’.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rasting population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grounding religious networks within normative cosmopolitan ideals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10.
徐仪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56-59
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特别表现在仁恻和诚信这两个范畴上。仁恻之心的贯彻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诚信之心则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平衡。总之,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理解党中央“八荣八耻”的指示精神,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