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87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57篇
社会学   2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the Double Eleven shopping festival as a major discursive site where the hegemony of what we call patriarchal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rticulated. The state, the market, the corporations and the media, both mainstream and social media, a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up a national spending spree that i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current class and gender structure of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Double Eleven emerged at a time when state capitalism has been overwriting socialist institutions, while patriarchal ideology being further intensified through consumerism. As a consequence,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class and gender becomes increasingly manifest in the Chinese society. We start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trajectory of gender politics in China since 1949, with specific focus on how the socialist project of seeking gender equality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quest for ‘womanhood’ and ‘femininity’. We then discuss, using both secondary sources and our own analysis of news coverage of Double Eleven, why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consumer demand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the Chinese state and what the state’s role has been in configuring the hegemonic gender order. A brief section on ideology and discourse lays out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our analysis. It i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 dissipating socialist ethos, emerging economic stagnation and ascending consumerism that the sexist discourse in relation to Double Eleven proliferates, and this is the analytical focus of our empirical section. We elaborate on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efore concluding.  相似文献   
32.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便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与国内文艺理论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介绍和深入研究相比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明显滞后 ,与当前国内深入讨论的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情形也无法相提并论 ,实质性的深入研究更是罕见。尝试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全面地介绍 ,以便能引起国内译学界的重视 ,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3.
《金色笔记》与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处于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生存困境;男女间的世界其实不应对立,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妇女解放是全世界进步中的一个问题,只能随着其它问题的解决而逐步解决。作者多丽丝.莱辛不能说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者,但确是一位有着独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明确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3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她的作品对父权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大胆的批判,提出一系列女性主义批评文学理论和"双性同体"思想,并深刻剖析了女性受压制的根源。本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切入,借助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对其最具特色的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性别的改变、追求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理论实质的分析,批评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为实现政治目的对翻译的利用。女性主义者认为翻译和女性的境遇一致,而将翻译和女性主义联系起来,采用增补、劫持以及添加前言和脚注的翻译策略以及发明女性语言文字的方式反抗男性话语,妄图彰显和提高女性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了忠实对等。其对语言的文字改革,也将使语言陷入混乱。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为实现政治目的而越位的翻译表征。  相似文献   
36.
长期以来,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一直认为男性在其作品中永远处于统治地位,女性则是"没有话语权利的傀儡",是男性世界的陪衬。然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海明威超越了男性作家的狭隘视野去体验、洞察女性的苦难,并不断反思以父权文化为主的人类社会应该如何解决生存、生态困境。他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关系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从实践、从现实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理解异化,发展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在生产、流通直到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异化逐一作了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性别异化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阶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将异化拓展到家务劳动、两性关系、思想意识领域,并通过由异化所导致的妇女社会地位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要消除异化实现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8.
张立群  王瑾 《南都学坛》2005,25(5):54-5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中国当代小说中较为独特的文本之一,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其主要表征是使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与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后现代手法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这种“类后现代”叙事具有反权威、拆解二元对立模式的倾向,采取“躯体描写”和“姐妹情谊”的文本策略来展示其叙事观念。在艺术上表现为对元小说的应用、破碎结构的采用和对独特语言的使用。虽然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女性写作在文本叙述上的变革,但也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并因此走向了尽头。对此种现象我们应反思。  相似文献   
39.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杰出的成就使其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但是,她对于女性主义的态度却十分矛盾,一方面支持女性在婚姻、教育和职业上争取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则高度赞扬女性的克己、屈从和自我牺牲等品质。  相似文献   
40.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中权力可以视作手段、目的、关系过程与行为结果。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发现并批评了古典政治哲学与现实主义政治权力观的不足,在再认识的基础上,对政治权力的载体、目标和话语等进行了深刻反思,相应地从内涵、认知、目标等方面对政治权力进行重构。本文认为,政治权力的主体价值,是使政治权力的领导者构成得以重塑,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则推动了区域化与全球治理进程,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