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挽歌,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有着独特的魅力.挽歌与音乐紧密相连,哀挽之音感人是挽歌被纳入丧葬礼仪制度的重要因素;丧葬文化赋予了挽歌哀生悼死的意蕴,体现出古人生死观念的变化;行为挽歌与诗体挽歌的交织使挽歌在魏晋绽放出奇美的色彩.  相似文献   
52.
文章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从日常生活、婚礼葬礼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女性社会生活影响。调研结果发现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女性的衣食住行、交往、婚礼葬礼、知识结构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伊斯兰教在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此问题不仅有助于维吾尔族女性更加清晰认识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还可进一步增进其他民族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53.
《日书》是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书。其中的《葬日》是关于当时男、女遭丧后,丧主选择埋葬日期,达到避祸求吉目的的记述。通过考察两汉时期所见人员的葬日,发现汉代上至皇帝、皇后,下至诸侯王及其他一般人员,他们的丧葬时日一般都不符合先秦礼文献的记载,却符合《日书》的有关记述。这说明两汉社会在选择丧葬时日问题上,已深受巫觋之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刘永连 《唐都学刊》2002,18(1):74-76
突厥在自其兴起后的数百年中 ,与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长期的相互影响使突厥民族从中原地区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汉族文化。在此背景下 ,突厥丧葬风俗的汉化现象成为突厥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东西突厥可以看到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步演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5.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丧俗文,详细记载了古代敦煌丧葬习俗,可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从保存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敦煌丧葬仪式大致分为临终、停丧、吊丧、入殓、出殡、下葬和斋祭七个步骤,同时因为仪程的需要,都会有相应的祭文、斋文等丧俗文学作品产生,且不同的丧葬仪程对各类丧俗文的结构模式和文体风格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6.
彝族的很多活动伴随礼物馈赠,如节日,婚礼、丧礼等,但馈赠内容、规则、意义在不同活动有差别。本文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彝族丧礼的礼物馈赠背后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彝族社会文化互动和重视各民族的礼物馈赠理论。  相似文献   
57.
丧礼仪式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维护了古代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丧礼仪式承载着古代社会德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官方以儒家正统思想整合家庭、家族和乡村社会的要求,在实践的层面也扩展了"礼"的内涵和实用性。全方位的互动模式、文化心理和行为惯习,是丧礼仪式独具特色的德育环境。传统丧礼仪式对个体意志结构和行动结构影响深远,对个体品德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各学科关于湖北鄂西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中国音乐学界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于音乐本体研究和将音乐置于信仰仪式中的研究两方面,但这两种研究方法容易将“音乐”与“文化”孤立开来,因此,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是否更应该关注鄂西土家丧菲仪式的复杂地域性问题、“仪式”与“音乐”的功能以及“局内人”角色的缺失。  相似文献   
59.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立的正统儒家理念,并由孔子亲手在儒家经典《春秋》中树立起权威性样式,目的是凸显天子高于诸侯国君的独一无二至尊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功用;3.曹操生前已充分享有天子特权,并在安排自己陵园中公然以天子自居,所以曹操封号"魏王"的"王",完全不能理解为普通诸侯王公的"王",而是周朝天子称谓"周王"的"王",是与皇帝并称"帝王"的"王",也就是天子;4.在其权位继承人曹丕和丧事主要经办大臣司马孚等的一致支持下,曹操丧葬必定会以天子等级办理。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格式,应当是"武王",而绝非加国号"魏"字的"魏武王";5".魏武王"称谓的出现,非但不是认定墓主为曹操的关键性物证,反倒成为证明墓主绝不可能是曹操的关键性物证;6.仅仅因为随葬品有"魏武王"的称谓,就将墓主认定为曹操,是在不了解当时丧葬礼制和政治现实的情况下,做出的根本性误判;7.陵园中两座墓葬的相对位置,也是以上误判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60.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齐明 《南都学坛》2007,27(6):10-15
源于战国时期的"葬先荫后"风水观念,在汉代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并成为人们解释命运吉凶的一种社会心理模式。镇墓文和买地券所投射出"鬼福及人"观念,也进一步证实风水信仰已经成为两汉时期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太平经.葬宅诀》所提出的"魂神还养"理论,则标志着风水理论体系在两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将丧葬风水理论的形成时间由魏晋南北朝上溯到了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