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57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733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1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21.
从英汉两民族的自然地理、政治、伦理等方面出发,对比英汉亲属称谓语在年龄和辈分、父系和母系、性别、血亲与姻亲以及亲属称谓与泛化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方法,如归化法、概括法、简化法﹑统一法﹑直译法等。  相似文献   
422.
How off‐farm employment can enhance welfare in terms of food consump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critical question facing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study addressed that question by pursuing two objectives: (i)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off‐farm employment on rural households’ welfare, food security and poverty; and (ii)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decision to work off‐farm. Using panel data, we estimated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combined with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odel. The findings show that off‐farm employment improves income, ensures food security and contributes to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abour, financial capital, land, location, market access and losses from natural disasters a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off‐farm employmen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 improve the welfare of rural households,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should proceed with policies that enhance their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in off‐farm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423.
本文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比“三普”、“四普”数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存在。虽然问题没有汉族严重,但其发展的趋势与汉族相当接近;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424.
儿子和女儿对高龄老人日常照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在家庭中居住的高龄老人由儿子或女儿提供日常照料的可能性。研究发现,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高龄老年人有接受来自同性别子女帮助的倾向。  相似文献   
425.
Summary Responses of laboratory population of the azuki bean beetle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to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30°C and 32°C are compared. Equilibrium population size was found to be lower at 32°C. A one-generation process examined by reproduction-curve experiments is divided into two consecutive life stages specified by different habitats, i.e., outside and inside beans. Modified logistic difference equation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population-level responses at each life stages.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used to determine parameters of importance, thus determining the main cause of the reduced equilibrium population size at 32°C. The reduction resulted from the decrease in maximum population size of emerged adults which have experienced inside-bea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is population-level analysis to different leve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26.
由于世界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颜色词有时表现出不同的意思,有着很深刻的民族性,甚至在经过引申、转义之后颜色成为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崇尚或禁忌。随着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颜色文化的神秘性和重要性也逐步的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427.
舞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其总体结构和表现手段都是共同的。但是审美特征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和西方的舞蹈都呈现出不同的美。这种差别是由于所置身的地域生态各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故其形式和内容无疑会反映出各自的特质。而这种异同完美地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使人们对舞蹈与哲学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进行关联性思考,从而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并达到契舍。  相似文献   
428.
采用Dnyna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海南省农村居民1990—2008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海南省农村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高于海南省城镇居民的水平,但远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2.海南省不同收入地区的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差别不大,没有出现"居民收入越低,预防性储蓄动机越强"的规律;3.提高人均GDP水平和城镇化率都不能有效降低海南省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水平。  相似文献   
429.
当前汉语称赞应答策略在不同性别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两个群体使用最多的应答策略都是含蓄接受,但女性在明确接受、间接拒绝等方面的称赞应答策略的使用频率都高于男性,男性更趋向于使用含蓄接受和直接拒绝策略;女性更多使用积极的礼貌策略并且强调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和稳固性。  相似文献   
430.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