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0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1篇 |
劳动科学 | 30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口学 | 315篇 |
丛书文集 | 456篇 |
理论方法论 | 223篇 |
综合类 | 2732篇 |
社会学 | 466篇 |
统计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308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332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308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翻译界探讨翻译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比较多,而很少从译者牵头来统一整合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因素的角度,将译者视为决策者身份,采取认知的方式来探讨翻译过程。本文鉴于解构主义对译者身份遭到长期束缚而爆发的极端张扬个性的不足,同时审视此期间反思中又存在的毫无重点突出的情况,从而提出译者主体效应决策模式,从把握整体兼顾个体的辩证观视角,突出译者的决策地位对翻译过程进行认知化研究的观点,尝试用“模式化”的方式来客观描述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32.
竹文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50-52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被教育部新增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础,正确诠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制发展中的应然与实然;要理顺课程体系,处理好这两者内容上的衔接;根据课程特点,强化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该学科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3.
圣西门在实业制度理论中阐述了他的劳动幸福思想,揭示了特权阶级和实业阶级的矛盾,批判了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不合理性。他始终将劳动者的幸福作为其创建实业社会的宗旨和目的,体现了圣西门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圣西门劳动幸福思想建立在实业制度理论基础上,主要包括劳动创造幸福、旧制度下劳动不幸福及实业制度是通往劳动幸福之路三个部分。圣西门创造性地将劳动和幸福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国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4.
王虎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54-57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具有多种语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是从多个语义的角度使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马克思使用多语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5.
王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19-21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学家的分工思想,它最早萌发于马克思中学毕业时期,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此后,这一理论逐渐走向成熟。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不仅超越了以往经济学家的研究视域,而且形成了唯物史观分工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6.
陈安民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6):92-96
劳动公益诉讼制度是维护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型诉讼方式,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都设置了为维护公益免受侵害的相应诉讼机制。针对现有相关立法和制度的不足,我国应该借鉴域外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并在公益诉讼中,实现原告的多元化,建立有利于社会特定弱势群体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7.
从翻译的主体间性视角来看,翻译实质是一项涉及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何处理好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是目前翻译理论的重点之一;伽达默尔提出的“视界融合”这一哲学解释学原则恰为这种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多个翻译主体间跨时空的交流;林纾的译作《黑人吁天录》恰到好处地完成了翻译的历史文化使命,是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典型译作。 相似文献
138.
邓桂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4):135-138
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按自己的性别立场对清代女性写作展开评论,通过强化女性的文学成就改变女性缺失的社会价值,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的身份与认同,表现出较为自觉的诗学意识和女性意识.但是,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一方面在努力表达着属于女性自己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却还是没能逃脱女性边缘化的命运,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使她们的主体性话语表达陷入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39.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人才基础及青少年个体成长成才的时代命题。揭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其中蕴含的全面性理念、整体性理念和实践性理念,是新时代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40.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情感需要——转型期两性情感现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红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3):96-100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主体性逐渐宏扬的过程.个人情感需求体现人的主体性.正确看待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情感危机现象,肯定转型期人的多种情感需求的合理性,但必须通过道德理性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使人的主体性的情感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保持合理张力,让人性在社会有序运转条件下得以一定程度的"释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