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167篇
综合类   725篇
社会学   33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非公有制经济对劳动力分流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消除负面影响 ,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劳动价值论与我国当前的几个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人们对它的传统理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现实问题产生了矛盾 ,从而引起理论界对劳动价值的再次讨论。在总结当前讨论的主要焦点的基础上 ,得出劳动的形态应从体力劳动为主转向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具体分类还应区分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观点。对于价值源泉问题 ,作者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概括出四种观点 ,针对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分析了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等问题的矛盾 ,升华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3.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核心、最困难的部分,因此,我国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形式,改革政策的变化正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渊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劳动关系具有国家属性,主要表现为国家与工人的关系,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松散化管理模式下,劳动关系的运作可以从微妙的车间政治中得以体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退出战略和股份制改造的实行成为国企劳动关系变化的临界点。国企劳动关系的整体变化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国企产权改革成为新的劳动关系建立的起点,而非新的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围绕经济利益的冲突开始由隐性的利益一体型向显性的利益冲突型转变,且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冲突发生的数量、范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冲突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趋势必将从利益冲突迈向新的利益一体。  相似文献   
144.
李帆 《求是学刊》2006,33(5):124-131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汉、宋两学关系问题是一重要问题,到清代嘉庆、道光之时尤为引人注目。围绕这一问题,时人聚讼纷纭,其中以江藩、方东树在各自著作中所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理念及其所引发的学术风波最具影响力。这固然标志着所谓“汉宋之争”已达高潮,同时它也说明这一时期学术格局有所变化,即汉学虽仍居主导,但宋学的空间已越来越大。宋学空间的得以扩大,与当时学界存在的汉宋调和、汉宋兼采之风密不可分,汉学家与宋学家之间既相互贬抑,又彼此调和,兼采对方之长为己所用。这一切,预示着学术嬗变的契机已显现,学术演进将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5.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路径依赖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长期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产业结构与东西部有很大的同构性,结构调整步履维艰。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一直未曾落到中部。中部地区的发展路径在于把完善的市场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融合,进而培育中部区域核心竞争力,用优化多极化网络型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加快中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才能促进中部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6.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labour‐market returns to education are highest for the primary level of education and lower for subsequent levels. Recent evidenc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pattern is changing. The causes of such chang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both education and labour‐market policy,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47.
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环境法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土地环境法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环境法院学习和研究的先例。经过三十几年的实践,其土地环境法院的各项制度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如综合性管辖权、替代纠纷解决机制、法院专家制度等。目前,我国虽有环境审判庭出现,但远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土地环境法院为例,介绍该法院的设立背景、相关制度和经验,以期对我国环境法庭今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8.
专利的本质是私权,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公权因素,因此有关专利纠纷是否具备可仲裁性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应当甄别具体类型加以判断。专利纠纷主要包括专利得失纠纷、专利归属纠纷、专利交易纠纷和专利侵权纠纷等。一般认为,纠纷事项属于当事人有完全自由处分权的则可以纳入仲裁审理的范围。在学术界争议最大的有关专利效力争议可否仲裁的问题上,由于仲裁裁决仅对仲裁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不具有正式全面的拘束力,因而应当赋予仲裁庭管辖权。  相似文献   
149.
In response to fundamental market changes that are giving labour a much more central role in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employers often seek to extend their control over human capital beyond termination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lthough empirical studies are scarce, the use of restrictive post‐employment covenants is indeed believed to be widespread. But to what extent can employers lawfully restrict the freedom of their former employee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criteria that cou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considered in balancing employers' legitimate economic interests against labour market efficiency and workers' post‐employment freedom and mobility.  相似文献   
150.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a call from Kerfoot and Korczynski to investigate the gendering of 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As a characteristic of many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in the global North is the growing significance of migrant worker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for work on the gendering of service work. Taking the embodied and emotional labour of workers to be fundamental to service work, it describes how these are refracted and produced through migration. The article draws on 60 interviews with workers in a west London hotel who were born abroad and the human resources staff and manag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ruit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workforce. We argue that 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workforce in post‐industrial service economies and that migration status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intersecting with gender in the production of a gendered performance at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