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31.
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虽然直到17世纪才随着自由主义的产生而形成,但它最终却发展成为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公民身份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适应了现代社会个人主义与多元主义的特征.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是逐步演进的,洛克、马歇尔、罗尔斯等自由主义理论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贡献.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观念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批评,但这些批评从根本上不足以撼动它在西方世界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2.
西方自由主义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红梅  陈葵阳 《学术界》2012,(5):170-180,288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西方的主流文化。西方自由主义立基于基督教的基本理念,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洗礼,逐步萌芽发展。洛克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现代自由主义的起点。历经兴起、中衰、复兴的漫长过程,自由主义分化为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两个主要分支。  相似文献   
133.
共识与争议: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忽视对隐私与个人信息的保护,将它们描述为过时的理念并把它们视为反进步的、花费高昂的、不利于政治体福利的主张,会形成两种系统性风险。第一,损害到民众批判性地践行公民权的能力与范围;第二,损害到社会创新的能力与我们看重的政治、思想、商业文化的持续活力。自由的个体与自由的社会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共生理想,个人信息保护的目标是为了尊重个人的人格尊严与自由,保护公民隐私;避免个体与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沿着因循守旧的老路前行;培育民众的批判精神,促进自由、民主、多元社会的建构。而保护信息控制者合法地处理信息的利益、减少数据贸易壁垒、维护国家信息主权的多元价值追求,不宜成为个人信息保护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4.
俞祖华  赵慧峰 《河北学刊》2008,28(2):151-157
在近现代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排斥及对经济自由的忽略,经济自由主义在自由主义言说中的普遍缺席,成为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重要特色。晚清的严复、梁启超等人曾表达过反对政府干预、要求放任自由、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主张;但到了民国时期,在经济上却倾向于与自由经济对立的计划经济、统制经济与社会主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从最初鼓吹自由竞争、放任主义,到后来转向倡导与经济自由主义大异其趣、大相径庭的统制经济、社会主义,这种从"发声"到"变调"的历程,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也与中国社会文化、中国思想界乃至自由主义者内部的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5.
Recent research has examined how variation across the states in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 taxonomy helps explain the proportion of votes 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receive in the states, concluding that state personality traits had a direct effect on presidential vote share in the 1996, 2000, and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s. The current study has three goals: First,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Barack Obama's vote share in the 2008 and 2012 elections; second to test whether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vote share holds under stricter controls for political factors and white racial prejudice; and, third, to test for potential meditating effects of state-level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hite racial prejudice in linking state-level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Obama's vote shar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wo state personality traits – conscientiousness and openness – had indirect effects on Obama's 2008 and 2012 vote share through their influence on state ideology, partisanship, and white racial prejudice.  相似文献   
136.
霍布斯与近代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布斯的政治学说使西方政治思想主题完成了从中世纪神学政治观到近代法学政治观的转变,为近代自由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霍布斯的自由观导致了其政治理论中自由前提和专制结论的矛盾。霍布斯对个人自由性质采取的工具主义态度是解读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洛克和卢梭对霍布斯思想遗产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自由观,开创了自由主义的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137.
西方全球化学术思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学术问题,作为西方学者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已成为一股令人关注的学术思潮。全球化概念是在不同的社会科学中进行规范的,而全球化学术思潮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并直接来源于美国国家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38.
按照社群主义者的理解,共同体的善发源于社群,其相对于个人的善而言包含更少的主观成分,且通常会被放在更为首要的位置,并有助于促成社群的实质化转型,这恰好是自由主义所欠缺的。人们既不能将共同体的善与个人的善加以对立,更不能使共同体的善凌驾于个人的善之上,这两种善必须得到公平对待。比较而言,共同体的善只是相对的,反倒是个人的善更为真实。有鉴于权利体现着个人的善,所以切忌以共同体的善为名消解或压制个人权利。自由主义者将权利置于超越善的至上位置,但其遵循的正义原则却可以被转述为特定的善,因此有违其坚持的价值中立原则。实际上,价值中立原则仅适用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难以对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作出合理解释。不可否认,权利本位论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但对其过度推崇却会导致严重的僵化或分裂,因为权利的优先性并非绝对,其不能抛却对善的探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9.
经济学理论核心的最新综合产生了以有约束的利润函数为代表的G函数,为经济分析提供了更深刻而又便利的新范式。在G函数分析框架内,对现代经济学派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创新学说是现代经济学说诉诸实践的三大核心思想,它们分别对应着经济分析中的三大领域:资源禀赋、自由市场和技术水平。由此似乎表明了经济的良好发展将由资源禀赋、自由市场和技术水平的相互配合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0.
《Mobilities》2013,8(3):353-372
In an increasingly mobile world, territorially bounded notions of the nation are being rethought, but so are the rationalities of governing mobility and migration. Emigration has become a target of governance in new way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with specific implications of the governance of contemporary immigr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emigration has constituted the national ‘we’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in order to show how familiar, if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emigration and the Irish nation are now being unsettled through the more contradictory juxtaposition of emigrants, immigrants and the national. The article questions the political potential of this destabilisation of national belonging in the context of neo‐liberal rationalities of governance at a distance, and argues that the interplay of pastoral and economic rationalities of migration governance offers Irish nationals continued economic prosperity without being disturbed by the proximity of the unfamili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