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5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195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25篇
丛书文集   1102篇
理论方法论   460篇
综合类   6182篇
社会学   775篇
统计学   47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827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734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Everyday shame     
This article explores aspects of the everyday through a consideration of shame. Drawing on and extending Bourdieu’s notion of the habitus, notably in relationship to Silvan Tomkins’ affect theory, and to Bourdieu’s predecessor Marcel Mauss, the paper argues for the positivity of everyday shame. The very different although complementary privileging of the physiological in Tomkins and in Mauss allows for a radical rearticu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abitus and of everyday life. In this article, their understandings serve to provide a model that more fully comprehends the productive nature of shame within postcolonial societies.  相似文献   
962.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简要阐述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东华理工大学实际,在总结该校课程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该校课程建设工作.从早期的重点课程建设发展成为现在的精品课程建设,从单一的校级"一类课程"、"二类课程",发展成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管理体系,在对比课程建设项目的提升中,思考加强课程建设,同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内涵的阐释、精品课程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构想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63.
两晋南北朝时期 ,“以悲为美”时代审美情趣和现实际遇 ,为特定文学主题的繁盛注入了生机。自悼与文人感悼英雄志士失意结合 ,成为后世持久绵延的文化心理定势。临终诗则带有被迫性质。 1 这类诗是古人自挽自悼的一种特殊形式 ,主要情感指向偏重于顾恋今生 ,表明一种镇定或超脱、不平和激愤的态度。 2 文学人物的伤感自悼 ,每多带有无法回避死亡的悲剧意味 ,同“乐极生悲”模式结合起来。 3 临终之咏和相关情状描绘 ,多作为突显薄命女子不甘于命运摆布 ,借此进行控诉和抗争。 4 临终留诗具有不甘就死的抗争意味 ;而临终不留什么 ,更表明弃绝一切的否定态度。 5 临终表露出对人生、爱侣的眷恋 ,表现了人物美德及其人性至情。自悼和临终诗文 ,将丧悼文化、悼祭主题同个体对于死亡的情感表现 ,加以结合融汇 ,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生命的人生悲剧意识及相关情感心态的呈露方式 ,为后世叙事文学拓宽了情感表现疆域  相似文献   
964.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是一个明代太监对宫廷岁时生活的系统记述,具有自己的书写特色和较高的史料价值。它揭示了明代宫廷岁时生活的如下特征:和宫廷以外的人一样,皇帝及其嫔妃、宫人也有其节日体系和节日生活,宫人们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来过节,节日生活充满了世俗色彩;宫内人的岁时节日生活带有明显的北京地方性特征;宫内人的岁时节日生活带有鲜明的宫廷色彩。  相似文献   
965.
梦幻描写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梦与人生有着不解之缘,而且是由于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模糊迷离的品质和自由张扬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抒写人生情怀,显示人性的深度,揭示生命的本真,凸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66.
云南田径运动员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云南田径运动水平与田径强省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通过专家访、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云南省田径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云南田径项目发展的地域、人文特点,确定田径项目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67.
多媒体教学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之中、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教师普遍关心、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密切结合,根据课程内容与特点合理组织多媒体教学内容,将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结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8.
在界定术科范围后,针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体育人才,必须构建新的术科学习评价体系,并从评价方式的改变、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等方面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969.
李煜词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他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把帝王的王位作为唯一,他把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生命的真纯而不是帝王的决断和冷酷。他的词追求真情实感的自由挥洒,善用想象,化虚为实,善用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外在自然、内在深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0.
This paper contrasts and compares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fatherhood and father involvement and the survey evidence relating to fathers’ contribution to childcare and domestic work in the two countries. It shows that while men's contribution to such activities appears to be increasing in both France and the UK, change is slow and father involvement does not necessarily seem to correlate directly either with patterns of female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or with the support offered by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most appropriate for explaining their findings and situate them primarily in terms of Pfau-Effinger's theorization of the gender arrangement (1998, 2002, 2004).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while change in father involvement is slow, the introduction of statutory and organizational work–life balance measures which alter the gender order open up opportunities for negotiated change in the division of the labour in the h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