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present study integrates the work environment hypothesis and the 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 to argue that work-related antecedents of workplace bullying are moderated by the day-to-day leadership practices of one’s immediate leader. Specifically, we propose that individuals’ daily experiences of work pressur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daily experiences of bullying-related negative acts. Moreover, we claim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weaker on days when those individuals report high (vs. low) level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ur, and stronger on days when they report high (vs. low) levels of laissez-faire leadership behaviour. To test these three hypotheses, we asked 61 naval cadets on a tall ship sailing from Northern Europe to North America to fill out a diary questionnaire for 36 days yielding 1509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of multilevel analyses supported our hypothesis of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of cadets’ daily reports of work pressure with their daily reports of bullying-related negative acts. In addition, laissez-faire leadership behaviour (but not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ur) moderated the work pressure–bullying-related negative acts relationship.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laissez-faire leadership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flict escalation and workplace bullying, whil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not. We discuss theoretical as well 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42.
通过C.K.Ogden和I.A.Richards的语义三角图形四种符号关系的模式变体,解释词义、句子语义,可以使符号关系理论更为具体、明确。另外,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出发,把语用主体———“人”的因素引入语义三角图形中,使符号学理论与哲学思想相结合,阐述当今复杂的语言学现象,论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3.
自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开始,英国以及其他帝国强权开始了对中国版图的掠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搞租借地;1898年英国决策者无明确理由占领威海卫,其后40年拒绝归还的事例,表明帝国非理性现象在20世纪早期的英国政府内部非常流行;明知是无重大价值的地区又非要占领,这种非理性动机成为大多数帝国确立其政治、经济政策的刺激力量。  相似文献   
44.
抗日战争时期立法院的立法工作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立法院的立法工作,根据它与抗日战争局势的关系的直接程度,可划分为“战时法令”与“一般法令”。在此期间,立法院一方面以立法来配合抗战需要,另一方面使国家的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其在抗日战争的作用,应该肯定。不过,它只是国民政府属下的立法机构。同时,也要注意其通过法令的基本条文与实际实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5.
加害人不明的侵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则多数判定由全部可能加害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从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角度出发,这样的判决并不符合任何一个归责原则理论。在当前法律规范并未对此类侵权责任作明确规定的法制框架内,侵权之诉不宜作为受害人的最佳救济途径,而应另寻他路,如介入刑事公权力、工伤赔偿、意外伤害保险、生命保险以及社会保障等,都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阅读理解是语言测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各种测试题型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各个阶段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提高阅读解题能力和效率就等同于提高了应试能力。运用语用学原理不仅可用于分析话语或文学文本,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捷径。  相似文献   
47.
弗里斯的语言学理论与口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里斯(Fries)是美国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别于其他结构语言学家的是:他不是孤立地研究语言和语言的结构,而是把语言活动看成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种传递意义的工具。他对意义进行层次分类,剖析意义传递的过程,并确定"语境"在获取意义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蕴涵了口译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民政工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政府工作系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新的矛盾和问题可谓层出不穷,由此而产生的新的工作和任务,需要有一个“不管部”来承接,这个政府部门就是民政部门。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民政部以主动求变和不断扩张的姿态,成功地摆脱了在政府工作中被边缘化的处境。进入2010年代,民政部门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社会福利服务,而且要以“三社联动”为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49.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2,18(2):125-128
语言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并非总密切相关。交际实质上是一系列的交际行为或言语行为 ,而任何言语行为由最少两种或典型的三种分行为组成 :非语内表现行为、语内表现行为和言语表达效果行为。分析言语行为以及语言的各种功能有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如何利用语言知识来实现语言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50.
1984年颁布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金融管理自治权以基本法的形式作了具体规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金融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民族区域自治法原有规定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应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