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6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管理学   22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7篇
人口学   170篇
丛书文集   685篇
理论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3800篇
社会学   1022篇
统计学   4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In recent years, the “obesity epidemic” has emerged as a putative public health cri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connected role of medical science and news reporting in shaping the way obesity is framed as a social problem. Drawing on a sample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n weight and health, and press releases and news reporting on these publications, we compare and contrast social problem frames in medical science and news reporting. We find substantial overlap in science and news reporting, but the news media do dramatize more than the studies on which they are reporting and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 original science to highlight individual blame for weight. 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news media’s tendency to report more heavily on the most alarmist and individual‐blaming scientific studies. We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press releases also shape which articles receive media coverage and how they are framed.  相似文献   
112.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s in this study who perceived social media (e.g., blogs) to be a normal part of their organization's day-to-day communica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choose an accommodating stance toward a key public than practitioners in “low-tech” conditions. Forty-three practitioners with a mean of 14.5 year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participated in a 2 × 2 (contingencies for dialogue × technological orientation of organization) experiment. The data reveal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 potential relational benefits of social media and the stance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s in this study chose when social media were introduced as a regular part of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13.
论高等学校完美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完美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从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等特征的师生关系。完美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生活方向,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目前,高等学校存在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学生没有敬畏感,教师没有神圣感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崇高的道德境界和高尚的情操,以此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完美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是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置身其中都能感到轻松和自然。  相似文献   
114.
试论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与期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与期限是解决我国劳动纠纷的两个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虽没有对其作出直接规定,但相关条文的内容已涉及。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司法实践的经验,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5.
中日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双方在使双方在面对重大问题上可以协调立场,而且经济上的互补可使双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日两国友好也是民意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及两国领导人的积极努力,今年中日两国关系有望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当代传媒话语历经政治话语、经济话语两个阶段,现在正向人文话语转变,这正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由政治社会转向经济社会和人文社会的历史过程。本文仅以1950年至197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深刻揭示中国当代传媒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同时展现中国当代社会经历政治社会这一阶段时所留下的历史印迹,说明中国当代传媒就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中国当代传媒至今也没有超越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17.
灾后社会工作介入对于地震灾区社会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援建服务经验为基础,从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方法和策略三方面对灾后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8.
预测客户行为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心命题。采用客户的人口特征信息、消费数据等指标来预测客户行为,忽视了客户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客户的关系属性。文章研究关系属性对移动集团客户沟通行为的影响。为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将集团客户看作是相互连接的社会网络,客户在这个社会网络中通过语音通话、短信、彩信等方式进行互动和沟通。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属性是客户沟通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但在不同的沟通水平上存在着一些差异。结论对移动运营商的营销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古文献中有两个不同的稷神:一个是炎姜部落烈山氏后稷柱,另一个才是姬周先祖后稷弃,二者之间为甥舅关系。炎姜部落活动的区域在陕西中部、甘肃青海的东部地区,这一地区在仰韶文化时期有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大地湾等遗址,作为粟黍类农作物正适合在这片土壤条件优越而环境条件良好的区域中生长,在这个新石器时期的大暖期,农业生产率先在黄土高原发展起来,并被称之为“神农氏”。从古史传说的炎帝到虞舜时代,炎姜部落世世代代担任农官“后稷”,并以炎帝烈山氏后裔柱作为农神来祭祀。不窑便“弃稷不务”,并窜于戎狄之间,以至于周先祖失其代数。夏后期“弃稷不务”的原因,是夏代气候恶化造成的。到夏代末年,先周公刘至古公的农业再次兴盛,后稷弃又再次受到商人尊祀。  相似文献   
120.
中国有五千年可考的文字医学史.医学教育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医学在古代被称为“仁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忽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导致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不能把握“以人为本”这个道德实践和职业活动最基本的准则,从某种方面导致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因此,作为培养白衣天使的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