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6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426篇
社会学   180篇
统计学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纵观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一生,她在多重创伤下痛苦、绝望、疯狂乃至自杀。她在自白诗里大胆地表达了对死亡的沉迷以及对再生的渴望。疯狂赤裸的自白,既是普拉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也是其重构创伤经历,试图摆脱创伤的煎熬,渴望灵魂新生和呼唤新时代的表现。普拉斯倾其一生用自白唱响了一首死而复生的悲歌。  相似文献   
142.
在清代朝鲜赴中国出使的使者留下的燕行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有关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北京戏曲演出的记载。对于他们来说,从京城演剧不仅可以观察清朝政之得失,也可以想象中华的文化盛衰。在他们笔下关于宫廷、茶园和民间各种演剧的丰富记载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尤其是道光年间京城戏曲演出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在异国使者的想象中,茶园演剧竟然成为在满清王朝保存汉族历史记忆和衣冠文明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追问的是,这些朝鲜使者的观察和想象是否有道理?更需要讨论的历史问题是,第一,应当如何重新估价清帝国的民族与文化政策?第二,如何评价满清王朝在中国走向近代历史中的意义?第三,清代中叶北京市民、知识人、官员聚会与交往的场所,与欧洲近代所谓公共领域(Pub licSphere)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相似文献   
143.
当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所有的方法中,利用电影叙事来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是最为生态的一种。它对于挖掘与保护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审美习惯,把握民族文化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从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模型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反馈结构的修正Volterra级数(MVS)的功率放大器的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对MVS模型进行了近似和简化,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和参数提取时间。采用ADS仿真测量了一个10 W的WCDMA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用于模型提取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MV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WCDMA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及记忆效应,与传统的记忆多项式模型(MP)相比较,MVS模型的NNSE低约3 dB,同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45.
民间传说与区域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酉水是古“五溪”之一,在酉水河流域生活着以土家族为主体的众多民族,生活在该区域的各民族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文化,民间传说是其中之一。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着时间、空间错置,实际上它是生活在该区域民众的一种历史记忆。在王朝典章制度的背景下,结合文献资料,将这种历史记忆放在湘西特定的区域社会的具体的时间序列,分析它得以存在、流传的历史情境,这将有助于对湘西社会区域发展历史的“真理解”。  相似文献   
146.
 随着视觉文化进入数字和视频时代,国际影像研究界对于“电影之死”的争论愈演愈烈。以中国本土网络现象--蔚为大观的“怀旧视频”为分析对象,呼应了国际影像研究界的热点主题。在后现代语境中,首先探讨了“素材重构型”和“网络原创型”两类视频截然不同的影像呈现方式;其次分析了图片集锦等视频的电影性,透视网络这一特殊的空间场域引发的观众对视频的深度参与、影像接受与记忆的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注力”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得以渗透与蔓延,从而在特定人群中沉淀“集体记忆”、营造集体怀旧的氛围。最后,将关注“80 后”一代的代际特征,把网络怀旧影像视作一种现代性压力下,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群体合理且必要的符号化的情绪消费。  相似文献   
147.
基于EVT-POT-FIGARCH的动态VaR风险测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实践中,金融资产回报不仅具有厚尾性、波动的异方差性两大特点,而且其波动表现出明显的长期记忆性。本文利用FIGARCH模型处理波动异方差性和长期记忆性、EVT-POT方法捕捉回报分布厚尾的优势,提出了能反映厚尾性、异方差性和长期记忆性的金融风险度量模型——基于EVT-POT-FIGARCH的动态VaR模型,并用中国股票市场的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的每日收盘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这两个指数回报序列的三大特点,更准确地度量其VaR风险。  相似文献   
148.
The paper unpacks the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that underlay the classical debate between cognitive psychologist Ulric Neisser and discursive social psychologists Derek Edwards and Jonathan Potter on Watergate witness John Dean's memory. Accounting for their disagreements, Neisser claimed the mantle of the cognitive‐ecological approach to memory and emphasized the psychologist's ultimate priority of truth over discourse, while Edwards and Potter claimed that of discursive/rhetorical psychology and focused exclusively on discourse over truth. As such, the debate at the time ended in mutual misunderstanding and the shadow of theoretical incommensurability. However,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the arguments suggests that Neisser was right about truth when he intuitively sensed the importance of discourse, and Edwards and Potter were right about discourse when they did not lose sight of truth. Therefore, beyond the impasse there has remained a promise inherent in the debate: it demonstrated an imaginative attempt to undermine the absolute dichotomy of truth and rhetoric and demonstrate their mutual inter‐dependence. As will be argued, such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oncerns of the psychologist entails the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 as political and moral science.  相似文献   
149.
We discuss some analogues of the lack of memory property, the strong lack of memory property and the almost lack of memory properties for the Gompertz distribution as applications of the integrated Cauchy functional equation.  相似文献   
150.
作为传递历史记忆的媒介,口述传说、文字、身体、仪式、碑刻等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呈现历史事实,但透过这些方式选择、重组与诠释的“过去”,往往成为人们合理化当前社会现实的重要方式。湘西古丈县田家洞为改土归流前永顺宣慰司下辖的小长官司,村中土司后裔——田氏自改革开放后,藉由祖先传说、修谱与立碑、仪式展演等活动叙写家族历史,强化族众认同。实际上,围绕历史记忆展开的家族建构不仅体现了不同能动者之间的权力角逐,也为诠释“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复苏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