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8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742篇
理论方法论   217篇
综合类   3700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41.
Often described as an outcome, inequality is better understood as a social process—a function of how institutions are structured and reproduced, and the ways people act and interact within them across time. Racialized inequality persists because it is enacted moment to moment, context to context—and it can be ended should those who currently perpetuate it commit themselves to playing a different role instead. This essay makes three core contributions. First, it highlights a disturbing parity between the people who are most rhetorically committed to ending racialized inequality and those who are most responsible for its persistence. Next, it explores the origin of this paradox—how it is that ostensibly antiracist intentions are transmuted into “benevolently racist” actions. Finally, it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itigating racialized inequality, one that more effectively challenges the self‐oriented and extractive logics undergirding systemic racism, rather than expropriating blame to others, or else adopting introspective and psychologized approaches to fundamentally social problems, those sincerely committed to antiracism can take concrete steps in the real world—actions that require no legislation or coercion of naysayers, just a willingness to personally make sacrifices for the sake of ra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42.
丁振中 《北方论丛》2016,(1):126-130
帕菲特的道德哲学是在规范并分析“理由”和“合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其理论“大厦”是在“理由”和“合理性”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帕菲特认为,人是宇宙唯一的能够回应理由的理性存在。我们应该接受某些基于价值的、客观的理论,行为的理由从那些给予我们理由去拥有欲望或目标的事实中获取力量。实践合理性与认识论的合理性的关键区分,在于对实践理由的自发回应和对认识论的理由的非自发回应。  相似文献   
143.
吴井泉 《北方论丛》2016,(6):133-137
在消费社会里,人类的消费活动、消费过程文化意义越来越浓厚,消费文化对人类消费活动的引领作用亦随之明显。文化自身承载着意义,拥有教育功能和批判精神。拟使消费文化发挥更多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发挥文化的积极意义和批判精神,还应强调消费文化的真正正义,使消费文化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表现出一种道德担当。在一个人均资源并不丰厚的国度里,消费既包含文化,也包含道德规约;既包括文化牵引,也涵盖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4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需要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人不断传扬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全方位的美德倡导播撒,是个体展示的最佳环境和前提,同时又是个体展示的机遇。但社会展示只是一个形式和要求,社会展示要通过一个个个体展示落到实处,个体性展示才是具体可视和可操作性的,是社会展示的承载,没有这个承载,社会弘扬与展示只是一个空壳,无根无基。由此,强化个体性展示,对个体性展示提出更高更具体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与践行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5.
The study focuses on dilemmas in storied experiences of everyday after‐school care arrangements among Swedish and Finnish mothers. Finland and Sweden, which share a history of strong labour market attachment among women, arrange institutional after‐school care in similar ways. The data consist of interviews with three Swedish and six Finnish mothers. A positioning analysis of four stories shows how decisions related to children's after‐school hours were allocated among different actors. Two reoccurring dilemmas, Competent‐dependent child stories and Unburdened‐deficient mother stories, emerge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as related to prevailing moral discourses on childhood and motherhood.  相似文献   
146.
147.
孔子育人思想的价值目标——"君子"(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毕生致力于塑造一个“君子”的形象,他“述而不作”,是通过自己全部的言论和行为来完成的。从“君子”一词的来历、诸多内涵的构成、整个形象的特色和相关问题,结合孔子的言行进行系列的探讨,以解读孔子留给后人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148.
张利 《河北学刊》2006,26(2):108-112
宋代的“义理决狱”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运动中的一次升华,是儒家的精神和原则在司法领域内的具体体现。“义理决狱”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司法审判的标准,以调解为手段,以宁人息讼为目的,在调解和息讼中都贯穿着教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从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使命感;提出构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框架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0.
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今中国的重要社会问题。在财务管理学中,财务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准绳、财务行为的依据、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本文从和谐概念出发,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运用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分析财务管理目标和谐的现实性选择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